本文共2244字
香港首批科研企業進駐河套 融合港深創科 增強灣區動能
香港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粵港澳協同創新,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科院」)全資子公司應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深圳應科院」)於年初進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合作區」)並於今日正式揭幕,標誌着應科院進一步拓展內地業務,加快與大灣區在創科技領域上的合作。
揭幕儀式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先生、香港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共同主禮,兩地政府官員及業界領袖應邀出席,一同見證應科院與深圳、大灣區以至全國的科技合作邁進新的里程碑。
建立國際領先科技產業集群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致辭時表示:「河套合作區是香港與內地創科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藉着大灣區的市場潛力,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生態系統,促進人才和知識交流協作。應科院落戶河套區,標誌着香港與深圳創科界進一步合作,綜合發揮兩地優勢,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貢獻。」
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在揭幕禮上指出,「我們將向所有落戶在河套深圳園區的科研機構提供充足的支援和優質的服務,尤其是香港應科院及其應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這樣跨境協作緊密、一機構兩地佈局的香港科創機構,讓深港的人員、物資、資金、技術、資料等創新要素『過河』更便利。」
促企業善用科技提升競爭力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認為河套合作區在空間、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為深圳應科院提供充足支援,並大力支持生態及人才發展。他指出,深圳應科院將融合兩地科研力量,加強與大灣區企業的合作,開展更多跨境研發項目,促進技術成果在區內轉化和產業化,協助科研成果落地。「同時,我們將充份發揮港深兩地各自的優勢, 共同推動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設並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實現協同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深圳應科院於揭幕禮上與三家內地企業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包括深圳創客恒源科技有限公司、峻益天材(深圳)新能源有限公司及國創能源互聯網創新中心。李惠光工程師說:「這些合作將起示範作用,冀能吸引更多企業善用香港創新科技增強營運效能與提升整體競爭力。」
聚焦半導體及智慧出行技術
深圳應科院座落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佔地約1,100平方米,包括辦公室和展廳;另有約300平方米的實驗室位於河套合作區內,合計面積逾1,300平方米。「一號通道」是連接落馬洲與深圳福田保稅區的專用出入境通道,自啟用後,從香港應科院到深圳應科院的車程僅需35分鐘,便利科研人員支援應科院在內地發展。
去年7月,應科院「國際化應用基礎研究機構項目」在河套合作區正式啟動。至今,深圳應科院已開展多個項目的研發及測試,主要圍繞第三代半導體和新一代通訊技術領域,建立三個技術平台,包括GaN高端電源技術開發及測試平台、SiC智慧電力系統開發及測試平台、智慧校園模擬及實測平台,實現技術轉化和商業化,同時促進技術交流,培育高端人才,助力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此外,今年6月,在深圳應科院協助下,首個跨境智慧網聯自動駕駛測試在河套啟動,成功協同完成多種極端路況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測試和資料獲取。
李惠光工程師說:「展望未來,深圳應科院將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並繼續推動『政產學研』合作,促進港深協同創新成果在河套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化,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貢獻。」
(圖左至右) 香港特區政府駐深圳聯絡處主任黎瑞琼女士、香港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副主任蔣學禮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博士、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先生、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香港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何新紅先生,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劉衞銘先生,一同主持深圳應科院揭幕儀式。
在一眾嘉賓見證下,深圳應科院與三家內地企業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從左至右為深圳創客恒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鳴先生、峻益天材(深圳)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興源先生、深圳應科院董事長史訓清博士,以及國創能源互聯網創新中心院長趙志剛博士。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創新思維、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著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 http://www.astri.org 。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