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49字
美國總統川普在全球發起關稅戰,美中關係走入新對抗,為賴清德總統施政周年成績單平添不少挑戰。大環境變數叢生,北京將如何回應賴總統的520就職演說,引發各界關注。
近年中共對台軍演行動加劇,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指出,中共常藉各種時機與藉口,對台文攻武嚇,已屬常態。去年賴總統就職後,中共就發動「聯合利劍-2024A」軍演,梁文傑不排除這次在賴總統就職周年之際,中共會再度滋擾生事。
觀察1、常態化軍演 520之後還有一波
梁文傑如此判斷,其實早在賴總統3月間提出「賴17條」政策(又稱「拒統17條」),將中共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對岸就不斷加強對台軍事壓力。
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近期受訪時指出,4月初,中共在台灣海峽中部、南部發動「海峽雷霆-2025A」演習,就是為了對「賴17條」有所表示,也是「借題發揮」,「接下來觀察的重點就是5月20日!」他說。
經常對美中台關係與軍事領域提出前瞻觀點的郭育仁認為,北京評估「賴17條」是為了賴總統就職周年談話做鋪墊,而「海峽雷霆-2025A」只是預先準備的序曲而已,他說:「我覺得520談話之後,北京軍演的規模會更大!」。
比較2022年8月4日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至今,中共對台的四次大規模軍演,郭育仁指出,規模最大的就屬裴洛西來台那次發起的軍演。在這四次演習過程中,中共逐步將聯合戰備的警巡常態化,讓海警加入演訓,除了把台灣海峽內海化外,也進行「由訓轉演、由演轉戰」的可能作為。
觀察2、情緒化演習少了,有目的演練多了
郭育仁指出,在比較過中共的軍演科目後,會發現2022年那次屬於一個「非常情緒性」的反應,因此演練科目不夠精準,但規模非常大;到了2023年4月那次,出動的空軍比例高於海軍,而且還曾單日有96架次軍機出現在台灣周邊的情況,這代表中共開始比較冷靜,並且預先做規畫;到了2024年的聯合利劍A和B演習,都是有目的的軍演,「這反而比較可怕!」他說。
有目的,代表事先設定目標,並安排相對應的科目演習,這也表示,一旦有需要,就會落實。郭育仁指出,從2024年的聯合利劍A和B到4月初的海峽雷霆演習,「我們的判斷是,對岸已經把單元劇,變成一整齣的連續劇」。
觀察3、無劇本、超惡劣海象亦出海
這樣的演習已經不是獨立事件。他舉例,包含中國的軍艦到紐澳再到東海進行實彈射擊,今年2月突然來到台灣的南邊進行無預警實彈射擊;去年12月無預警地又有大量船隻出海,其實就是在展開有特定目的演練,讓中國的海軍與海警在完全沒有劇本的情境下,突然接到緊急命令,且在海象非常惡劣的狀態下出海,「那是史上第一次解放軍的海軍在台灣的南邊實彈演習。」他說。
郭育仁進一步解釋,選在冬季軍演凸顯了一種刻意,因為冬季的海象非常差,演習並不容易;而今年2月解放軍在紐澳外海的實彈射擊,就在測試截斷從南太洋來台灣的馳援航道;由於菲律賓的巴拉旺島有替代性航道,可以往北馳援台灣,因此同樣2月在那次高雄、屏東南邊公海上的實彈演習,則是為了阻斷從南海來台的馳援。
觀察4、下次軍演 即將跨出島鏈
綜合以上及去年聯合利劍的A和B,聽起來很可怕,但「你可以描繪出下一次中共的軍演,將會跨出島鏈,聽起來就是一步步把台灣周圍有計畫地羅列進演習範圍。」郭育仁觀察。
面對中共有計畫性的軍演步步進逼,郭育仁有不同解讀。
他分析,解放軍的作為,「已讓美國看破手腳」,因為中共現在做的和1920年代大日本帝國海軍做的事一模一樣,而中共演習這種「反介入」(指運用遠程力量,防止敵方或他方部隊進入作戰區域的行動和能力)與「區域拒止」(指以較短距離的行動和能力,限制敵方或他方部隊在作戰區域內的行動自由)的戰略觀念,就是效仿當年的日本行徑而來。
那時的日本想要阻絕美國干預亞洲事務,以便讓日本陸軍在亞洲大陸橫行無阻;現在中共的部署和演練的內容,則跟當時大日本帝國海軍相同,連演習地點都是。
郭育仁認為,這對台灣和對美國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北京愈這麼做,等於愈過度擴張,而當年大日本帝國手上控制了朝鮮半島、台灣和菲律賓群島,現在菲律賓或日本則都與中國為敵。因此中共如果要學當年的日本海軍,對台灣展開「區域拒止」,不會有效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