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95字
房市交易量下滑,但打炒房壓力未解,金管會金檢發現,有銀行受理客戶鉅額信用貸款,客戶說資金是要用來買股票,卻投入不動產市場。銀行授信有疏失,也可能藉此規避不動產放款天條上限及中央銀行要求的管控措施。
金管會去年下半年對金融機構進行的金檢發現,有銀行在辦理鉅額信用貸款時,徵審及貸後管理作業不夠審慎,被列入金檢缺失。
客戶說要借錢 結果全拿去蓋房子
據了解,缺失的案情主要有兩類,第一,有客戶跟A銀行申辦「鉅額」信用貸款,金額高達好幾千萬元以上,客戶跟銀行說借款目的是要投資國內股票,實際上卻把貸到的錢,匯到B銀行去償還「興建不動產貸款」。
知情人士表示,通常信用貸款的金額不太會這麼高,檢查人員覺得異常,於是進一步追查金流,才發現錢全部都拿去還在B銀行借的建築貸款。
第二種是,同樣以投資股票為借款目的,跟銀行借了鉅額的信用貸款,結果卻把資金轉到自家建設公司的帳戶。
知情人士表示,這兩類的關鍵都在「鉅額」的無擔保信用貸款,可以跟銀行借到上千萬元的信貸,代表借款戶的財力雄厚,銀行才敢借,但銀行錢放貸出去後,資金卻流向房市而非股市。
由於信用貸款的利率比較高,銀行有可能為了業績目標,而忽略辦理授信案該有的徵審作業及貸後管理。
但也不排除,銀行是因為不動產放款額度滿水位了,建議客戶這樣做,以避開不動產放款天條,也就是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的總額,不得超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和的30%。
天條看似水位趨緩 建商借錢還是難
尤其這幾年在政府一連串打炒房措施下,部分建商的資金吃緊,以第二種案例為例,借戶本身就是建設公司老闆,以信貸名義跟銀行借了大筆資金,再轉到自己公司帳戶,很明顯就是提供公司周轉用。
如果用建設公司名義直接跟銀行借周轉金貸款,依規定必須計入銀行法72之2,就會占掉銀行不動產放款天條的額度,銀行為了控管天條水位,可能就不太願意借或能借的額度有限。
改由建設公司老闆以個人名義借信用貸款,形式上就可以不用列入不動產貸款,只要不被金檢查到就沒事。
金管會官員表示,把這類案件列金檢缺失,主要是提醒金融機構注意,應確實了解借戶資金用途及徵提佐證資料,落實查證借戶撥款資金流向及實際用途,並依金管會規定,計入銀行法72之2限額控管。
根據金管會資料,到今年1月底止,本國銀行72之2的水位已經降至26.44%;而中央銀行統計也顯示,銀行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比重,也就是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也從近期高點去年6月底的37.61%,降至今年1月的37.12%。
不動產放款天條的水位跟集中度都已經趨緩,為何銀行要藉投資股市的信貸來規避?
一位民營銀行高層表示,最近市場資金的確有比較鬆,銀行存款變多,計算天條30%上限的「分母」增加了,「分子」也就是可以承作的不動產放款水位就會跟著上升,但對銀行來說,銀行法72之2及央行要求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量的「壓力」仍在。
以不動產天條水位來說,我現在是在26%的安全水位,如果客戶新承作案件一直進來,沒多久可能就到27%,甚至到28%的警戒線,所以對銀行來說,會儘量鼓勵客戶用投資理財方式籌錢,「能閃開的就儘量閃」。
更何況,央行要求銀行的自主管制,是要每季控管,不動產放款的量還是得做好控制,以免碰觸到銀行法跟央行的紅線。
銀行要客戶切結 實際難追查
除了要控制符合法令及央行的要求外,一位公股銀行主管表示,雖然近來市場買氣降溫,但這二、三年仍是交屋旺季,一個建案一完工就是好幾百戶的貸款需求,房貸現在是新青安、首購優先,而除了房貸,企業購置廠房貸款,也都算在不動產貸款裡,這些也會占掉額度。
一位銀行業者坦言,這種72之2的破口的確存在。銀行會要求客戶申請信用貸款時,要切結貸到的資金不能拿去買不動產,但如果客戶是把錢匯到另外一家銀行,例如在A銀行借大額信貸,再把錢匯到B銀行,A銀行就查不到B銀行之後的資金用途了。
所以在A銀行簽的切結,只是形式,只要一跨出A銀行就是死角,實務上銀行就很難追蹤別家銀行的金流。
但這種規避作法,一旦被金檢查到,肯定列缺失。銀行業者透露,除了金管會金檢外,央行最近來檢查不動產放款業務,也有揪出這類案件。
銀行業者說,央行這波金檢查的很緊,幾乎是全面性查核,去了很多家銀行,每到一家銀行就抽查一些不動產貸款案,會不會被逮到就碰運氣了。
延伸閱讀》房市金檢出動2/央行殺雞儆猴 台銀豪宅房貸案剉到同業 金管會鎖定十家查新青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