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51字
「2024年很慘淡,大家最關心的就是2025年今年會怎樣?坦白講,我也很不好意思,因為過去好幾次預測將要復甦,但是沒有一次預測是準的。」這是程泰(1583)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農曆年前在「2025年工具機產業展望」記者會上坦率說出的「心內話」。
很難想像,在台灣第三個兆元產業機械業中,素有「機械業之母」稱號的工具機產值和出口卻直直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重點馬上看
- 十年前十年後
- 小巨人產業為何受傷
- 工具機產業未來打擊會更大
- - 延伸閱讀
十年前產業蒸蒸日上 十年後黃金廊帶褪色
台灣工具機產業能在全球佔據一席之地,主要是從台中大肚山台地向西延伸到神岡、豐原、太平、大里到南投工業區的60公里「黃金廊帶」,這裡聚集了上千家精密機械大廠,從工具機五大鑄件到整機組裝 ,再到下游供應商,形成高度完整的供應鏈。
舉凡蘋果手機、保時捷(PORSCHE)關鍵齒輪、特斯拉(Tesla)電動車馬達,甚至生產工業型機器人、航太產業所需的精密零組件等,都是來自台灣工具機業者的技術,黃金廊帶也就造就不少「隱形冠軍」。
根據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資料,2024年台灣工具機出口比2023年下滑14.8%,從25億美元降至21億美元;再把時間拉長來看,正值工具機產業高峰的2014年,年產值高達62億美元,到了2024年只有22億美元,腰斬一大半。
目前台灣在全球工具機出口排名中,也從最好的第四名,滑落至第七名。對比十年前工具機產業的榮景,現在年產值僅剩三分之一,業者的辛苦,可想而知。
小巨人產業為何受傷
1、烏俄戰爭,政府禁止銷往俄羅斯
楊德華也是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創會理事長,今年,他不敢對工具機產業前景做太多預估,只是保守表示,2025年會怎麼樣,不敢說百分之百是準的,但從他公司過去三、四個月請全球代理商回報庫存和機種,結果大部分代理商庫存都還是很滿,因為還有一些急單,以程泰而言,2025年第一季的訂單目前沒有問題,第二季則要很努力。
「預期2024年應該是工具機產業最差的谷底,2025年上半年應該也不會很好,不過,也沒有條件再衰退了,下半年應該會有復甦的機會。」楊德華還不放心地提醒,「我是說機會喔,不是說百分之百。」
工研院產科國際策略發展所副研究員劉東昇分析,國際情勢不利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是因爆發烏俄戰爭,政府禁止工具機輸出俄羅斯,土耳其因代理銷售之故,成為台灣出口的重要樞紐,連帶影響台灣工具機在相關地區的出口衰退。
2、中國經濟報復 ECFA紅利沒了
其次是中國關稅減讓,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原本是台灣少有的關稅優惠制度,但去年第二波取消優惠關稅名單涵蓋工具機,相對影響出口。
3、大陸市場吃不下也吃不到
第三是中國經濟復甦力道緩慢,加上其自行開發的部分工具機已能自給自足,短期內不會有正成長的工具機需求勁能。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也指出,現在全球在工具機產業最強的是日本,其品質比台灣好,再加上日圓過去一段時間大幅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若用美元計算,台灣出口的產品可能價格和日本貨差不多,如果價格類似,客戶可能會傾向買日本的產品。
工具機產業未來打擊會更大
1、日圓狂貶 日本貨CP值高
「未來台灣業者還會吃更大的虧!」 吳大任預警,「整體的匯率政策已對工具機出口造成影響,因為台灣沒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但日本是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國,以後日本的貿易就是免關稅,台灣還要繳關稅,怎麼活下去?」
「過去好幾年我都不敢提出對新台幣的看法,因為講也沒有用,但現在國際競爭很嚴苛,例如工具機的鑄件和鋼材比大陸的價格高出40%,再加上這幾年日圓貶值,新台幣的匯率和日本差很多,大陸工具機的水準也已經上來了,而且產能也提升,大陸有二、三十家大廠過去幾年都有獲利,但台灣很慘淡。」楊德華呼應吳大任的說法,質疑政府的匯率政策是一個大問題。
楊德華認為,日本因為掌握匯率優勢,台灣工具機的價格和日本產品很接近,若依照中華經濟研究所預估今年新台幣匯率大約在30元到32元,對業者出口相當不利,尤其,川普上任後,關稅若提高到10%,亞幣全都貶值,新台幣不貶,台灣產業出口怎麼去面對?
2、台灣與亞洲經濟整合錯身而過
另外,台灣也要和韓國競爭,「他們加入自由貿易協定(FTA)是零關稅,台灣出口到美國、歐洲,我們就多了將近5%關稅,匯率的衝擊很嚴重。」
哈伯精密董事長許文憲憂心指出,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席捲全球,但過去 ECFA早收清單對兩岸工具機的稅則編碼規劃並不完整,「時空背景都改變十幾年了,現在應重新檢討稅則。」他悲觀地說,政府過度重視半導體、AI,讓工具機放牛吃草,是很不公平的,「這不是在唱衰自己,工具機產業就像水牛在拖車,今年工具機若要爬出谷底,非常困難。」
不過,ECFA優惠關稅取消,反而激起工具機第二代接班業者開拓全球市場的雄心。慶鴻機電副總經理王陳鵬 表示,中國是很可敬的對手,他們把工具機的生產材轉為耗材再販售,用低價的方式銷售,因此,台灣業者必須更精實自己內部的生產方式,減少所有的浪費,做最少的能量輸出;對外也要做到讓產品差異化,讓客戶覺得非你不可,就可以和「可敬的對手」一拚高下。
「不可否認,當初台灣工具機輸出到中國時,有很多關稅優惠,現在沒有優惠,就要自己更出力, 所以還是要回過頭來,思考放眼全世界,全世界不只有大陸這個市場,像是印度、墨西哥、東南亞,目前都有很大的商機,台灣工具機不用太過灰心,可以放眼全世界,透過在地化思考,更貼近所有客戶族群不同的需求 ,這樣產品就一定會有人買。」王陳鵬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