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79字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近期《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台灣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第三個將再生醫療制定成專法的國家,由此也帶動幹細胞內含的外泌體大夯。此刻正有台灣不少企業如火如荼的進行外泌體研究,台灣本土生技公司瑞福生醫也是其一,瑞福領航者、台大血液腫瘤名醫陳耀昌,就矢言要用外泌體治療脊髓損傷,讓半身癱瘓的病人重新「站起來」。
外泌體是幹細胞分泌的微小囊泡,有助器官和組織修復。過去國內有業者以動物細胞推出外泌體美容保養品,今年3月21日衛福部更准許人源外泌體化粧品,可經個案審查通過後正式開放使用,除了用於美容保養,在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後,國內也有醫界專家,積極將外泌體投入臨床實驗中,瑞福生醫就是其中一家。
瑞福生醫剛成立兩年,由陳耀昌擔任顧問,擁有台大生技管理碩士學位的許淑幸則擔任執行長。一開始,瑞福生醫投入的是益生菌研究,但是很快的,瑞福就注意到了外泌體。
看見外泌體潛力 瑞福盼帶來新突破
許淑幸說,瑞福生醫成立的目的,與醫學研究有關。去年4月,在一場產學合作活動中,首次接觸到了外泌體在醫美和毛髮再生的應用,由於外泌體過去在台灣尚未完全合法,等到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後,為再生醫療帶來更為嚴謹的規範,瑞福因此看見了外泌體的無窮潛力。
陳耀昌在再生醫療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幹細胞研究方面。早年,他曾在國衛院擔任幹細胞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後來長年的行醫經驗,更讓他在醫學界締造多項創舉,包括骨髓移植、幹細胞專利、法醫培育制度等。
陳耀昌說,間質幹細胞的應用很多,可治療心肌梗塞和心肌衰竭,目前,間質幹細胞已被證實可分化成骨骼細胞、軟骨細胞、神經細胞、脂肪細胞、心臟細胞、平滑肌細胞、肝臟細胞和皮膚細胞,現時已有不少研究和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以評估臍帶幹細胞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中風、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因此間質幹細胞在再生醫療領域中有著可觀的前景。
陳耀昌舉例,日本慶應大學的日本生物初創企業「Heartseed」曾發佈研究成果稱,在利用iPS細胞(多功能間質幹細胞)培養出的心臟肌肉細胞製成塊狀的「心肌球」,移植給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試驗中,有兩名患者在移植半年後出現症狀改善的效果,目前也沒有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癌變及排斥反應等安全性問題。
這項研究成果讓人驚喜,不過,陳耀昌也說,在台灣目前的實驗中,間質幹細胞雖然在動物實驗中有顯著效果,但分化潛力有限,人類臨床試驗效果不如預期,因此瑞福生醫才轉向研究間質幹細胞中的衍生物——外泌體。
掌握細胞重生關鍵 盼協助脊髓受損者重生
奈米級的外泌體,可在不同細胞間傳遞、溝通,進而促進組織再生及修復能力,相較傳統的幹細胞療法,可避免細胞植入手術的風險及副作用,為再生醫療帶來新的突破。
此外,由於外泌體內部包裹的活性物質來自母體細胞,可高度反應母體細胞與其環境的互動特性,所以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具有強大的應用潛力,能提供準確的病理訊息,作為高效藥物的載體。
對於早期就受到疾病苦痛的青少年,陳耀昌相當憐惜,他提到,像是過去八仙塵爆導致的肌膚損傷,或是一些青少年因為騎車事故造成脊髓受損等,只要能夠通過細胞治療,都是有可能修復的,而外泌體也很有機會成為細胞重生的關鍵,「我們希望在兩、三年內通過外泌體找到新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在臨床效果較差的領域,能有突破。」
許淑幸也說,目前公司專注於外泌體的研究,尤其是由間質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雖然間質幹細胞本身效果有限,但其分泌的外泌體被證明具有治療效果,且外泌體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不涉及細胞配對和排斥的問題,才成為今日新的研究重點。
目前瑞福已進駐南港生技園區,並投入一億元的資金在實驗室軟硬體設備及研究方面,未來將投入更大量資金進行臨床試驗,希望在幾年內就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延伸閱讀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