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953字
AI領域大夯,為不少人點亮職場光明燈。過去被視為冷門系所的數學系,如今也因為AI,讓畢業生有機會入手含金量較高的工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數學系簡直就像理科『萬用系』,」一位在竹科擔任工程師的孫小姐觀察,她有些同事是大學唸數學系或輔修數學系,碩班再讀資工所,只要數學讀得好,不僅跨考理工任何科系都比較輕鬆,近來AI大夯,數學系畢業生在一些領域也特別吃香,比如AI模型、密碼學、資安與加密貨幣等等。
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過去曾擔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也曾在IBM工作。中原大學數學系畢業的他直言,學數學有助訓練邏輯,也在兩件事情上幫助了他的職涯。
第一件事是,有一次他要協助財金資訊公司寫程式,四個人總共要寫21個程式,但邏輯特別好的他,一個人就包辦了14個,而且寫出來的程式沒有任何bug,「然後,我就被IBM挖角了」;第二件事是他在IBM時,思緒清晰總讓他工作效率提升,看書速度也很快。
AI大爆發 畢業路更寬了
近來AI大爆發,104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觀察到,台灣的數學系畢業生特別是在演算法開發、統計分析和AI工程等領域,因市場需求爆發,較其他科系競爭者更容易過關斬將,「以現在的時空背景來看,可以說是數學系出頭天的時代了。」
聽到數學,很多人可能會回想起求學時代的「創傷」,或是想起網路上一個流行的段子,數學不會騙人,不會就是不會,讓人神傷。由此更讓人好奇,國內的數學系都在學什麼?怎麼訓練人才?畢業能有哪些出路?
畢業於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的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是國內少數的退休金精算大師。他在大學畢業後,還曾到美國、英國攻讀精算科學,拿到碩博士學位。
黃泓智說,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或許顯得抽象,但是在一些專業領域卻不可或缺。例如在投資領域,就少不了微積分、向量分析、組合數學和計算理論等數學知識。此外,密碼學等理論,如今應用在區塊鏈等領域,實現了防止複製和去中心化的功能。
不過,黃泓智坦言,他不是一開始就對數學感興趣,高中時的他並不特別愛讀書,也因此大學聯考後的選擇性不多,最終因為分數合適而選擇了數學系。所幸他的數學能力還不錯,後來也靠著數學打下職涯基礎,讓他在處理保險精算、金融投資領域游刃有餘。
鍛鍊邏輯思維 百搭AI、金融與科技
師範大學數學系主任許志農指出,台灣的數學系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純數學系,另一種是應用數學系。前者旨在培養學生將來可從事學術研究或成為教授,有不少人畢業後是在學術界發展,或是擔任國中數學老師,或者進入補教業、出版業,撰寫數學教科書或從事與數學相關的行業。
當然,也有一些數學系畢業生會進入金融業,特別是涉及數學應用的金融分析和風險管理等領域。
至於應用數學系則更注重數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曾取得清華大學數學博士的許志農舉例,清華數學系在學生入學後會分組,分為數學組和應用數學組,應用數學組的學生很少會繼續攻讀數學博士學位,他們更可能在研究所階段轉向工程領域,畢業之後就踏進台積電等科技公司工作。
許志農認為,數學系畢業生的數學知識和邏輯思維,相對一般人好,這對於寫程式和編碼等工作有很大優勢,歷史上,電腦和許多程式的發明者,有不少人就是數學家或高度依賴數學的人。
而在黃泓智身上,也可看出數學好的人,路可以走得很寬。像是,黃泓智新近的研究方向是量化投資和AI投資。在這些領域中,數學的應用非常廣泛。
他提到,AI背後的運作原理,本質上又是數學的應用。例如,AI在選擇投資組合時,要考慮各種資產的相關性。
舉例來說,假設有五支股票需要納入投資組合,要如何從台股的一千多支股票中挑選出這五支,就需要計算它們之間的相關性以分散風險,「如果五支股票的相關性很高,意味著它們可能同漲同跌、風險集中;如果相關性較低,則在某種程度上可分散風險,達到優化投資組合的目的。」
基礎中的基礎 有助解決複雜問題
他認為,數學能力強的人,會知道如何應用更高階的數學技術,考慮更複雜的相關性。例如,評估股票是否存在同漲異跌的現象,或利用高階的數學模型對股票行為進行更精確的描述和預測,由此就可讓投資模型更加精細,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而對於在量化投資和AI投資領域工作的人來說,黃泓智說,數學不僅是基礎工具,更是提升專業技能和競爭力的關鍵;此外,在人工智能領域,數學可用於矩陣運算及推理邏輯的建模,能應用在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
黃泓智認為,數學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種應用科學,能幫助理解商業領域中的邏輯和推理過程,具備數學基礎的學生在學習商業知識時會相對容易一些,而缺乏數學基礎的學生,則可能面臨一些挑戰。因此,數學被視為其他學科的基礎中的基礎,為各行各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