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美大選倒數,「天選之人」川普對上「民主黨女戰神」賀錦麗 誰能入主白宮?經濟、投資、對台影響大預測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notice-title img

美大選倒數,「天選之人」川普對上「民主黨女戰神」賀錦麗 誰能入主白宮?經濟、投資、對台影響大預測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老了住哪裡4/窗外是櫻花 長庚養生村虧20年終打平 祕藏一段王永慶齊邦媛的對話

今年4月,養生村住戶達到1,300人,呈現入住滿額,現在還有約2,000人在排隊等候。 記者季相儒/攝影
今年4月,養生村住戶達到1,300人,呈現入住滿額,現在還有約2,000人在排隊等候。 記者季相儒/攝影

本文共4439字

經濟日報 記者劉秀珍/台北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如果不是這次做專題,記者實地探訪桃園長庚養生文化村,我們現在對這個領導品牌還會停留在「貴桑桑」的印象:入住動輒要數百萬押金,每個月還得加上幾萬元租金,一般人根本住不起。

但這個印象被翻轉了。「我們創辦人創立養生村的理念是,就是要蓋一般人住得起的養生村。」長庚養生文化村主任杜素珍說。杜素珍之前在長庚的醫療系統工作,去年9月接下主任一職;戴興業是前主任,留下來協助杜素珍,他在一旁補充說,「我們20年前這樣走過來,價格沒有太大變動」。

在外人看來,台塑企業集團員工帶有一種典型的誠懇特質,言談中常會帶到創辦人王永慶「勤勞樸實」的四字箴言,連同王永慶的照片,都會一起出現在他們日常開會的會議室中,也刻劃進員工的腦海裡。

最近巨流河作者文學大家齊邦媛101歲高齡去世,報上刊出她感謝養生村的謝詞,讓長庚養生村再次受到關注。齊邦媛80歲住進養生村,是逾20年的住戶,她感謝養生村提供了親近優雅的環境,讓她寫作,也感謝長庚醫院,20年來照顧了她的健康。

外界好奇齊邦媛在養生村最後的時光,以及其房內擺設的大概情況,杜素珍說:「齊教授的需求很不同,對於臨終告別也希望長庚這邊不要代替她表達意見,不要落入俗套紀念她,非常低調。」

房間一景,布置雅致。 記者季相儒/攝影
房間一景,布置雅致。 記者季相儒/攝影

王永慶告訴齊邦媛 你來了就是文化

倒是王永慶和齊邦媛過去有過一段互動,兩人各顯機鋒,也留下佳話。戴興業娓娓道來,當初王永慶最大的心願是要蓋養生文化村,而且「要做得跟別人不一樣,在養生之外加個『文化』」,但沒想到齊邦媛來挑戰他。

有一次兩人見面,齊邦媛與王永慶握手時告訴王永慶,「好在你們叫養生村不叫養老村,可惜你這養生文化村有養生沒有文化。」王永慶知道握手的對象是齊邦媛,立刻回她「你來了,我們這裡就有文化了!」。

王永慶的答話充滿智慧,為齊教授銳利話鋒緩頰之際,也表達了對她的敬重與歡迎之意。杜素珍補充說,本來養生村裡社福課同仁被齊邦媛說成村裡「沒文化」很 不服氣,但後來齊邦媛提到養生村時都會加上「文化」二字,等於是幫他們平反了,因此釋懷。

這次採訪長庚養生文化村,團隊得到幾個不同以往的認識,從中也可一窺台灣銀髮住宅的產業發展態勢。以下分成幾方面來說,包括養生村的現狀與收費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位於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文化村,遠離塵囂,4月下旬一片綠意葱葱,戴興業說:「光這個園區,我們就種了超過10萬棵的樹!」占地34公頃,耗費80億元興建的養生村基地,滿布500個種類以上的植物。

80歲住進來的熊奶奶說:「2月起,我好忙,櫻花就在我的窗外盛開,窗戶打開全是櫻花,朋友都來我這兒賞花,這個走了那個來。」熊奶奶說得很開心,她的房間在沿著山坡而建的建 築裡,陽台外便是櫻花樹林。

養生村園區種了超過10萬棵的樹,春天還可看到櫻花綻放。 記者季相儒/攝影
養生村園區種了超過10萬棵的樹,春天還可看到櫻花綻放。 記者季相儒/攝影

平價保證金 住戶破千還有兩千人等待

20年前開園之初,養生村的住戶人數與其名氣不成比例。一開始入住不到100人,規劃蓋四棟可以容納4,000人的規模,只蓋了A、C兩棟。杜素珍說,這與當時一般人念認為把高齡者送進養生村,似乎會被視同「棄養」家中長輩的觀念有關,其實還有個因素是當年收取的保證金很高有關。

熟悉長庚養生文化村發展歷史的相關人士說,最初養生村要求入住的人須繳交700 萬元的保證金,對多數人來是個「天價」,完全不可能。不過,這個金額未獲杜素珍和戴興業兩人證實,他們強調,「我們的保證金就是25萬到40萬元」。

但他們提及,早年王永慶曾有過一個構想,讓住民拿一筆錢(約四、五百萬元),購買台塑四寶股票,孳息即可作為住戶租金,形同可以免費住;不住了再全數領走。不過,這個構想並未得到當時的金融監理構構首肯。杜素珍說,這可能是當年需要高價才能入住養生村說法的來由。

到今年4月,養生村住戶達到1,300人,經過疫情,加上台灣超高齡社會來臨,高齡退休者到養生村養村的觀念日漸成熟,養生村入住滿額,現在還有約2,000人在排隊等候。「我們迎來了大爆發期,」

戴興業有點興奮地說,業界也普遍感受到這個現象,「這個情況我們已經向董事長(王瑞慧)報告,排隊的人越來越多,如何呼應需求?董事長已指示要求擴建。」杜素珍補充道。

根據養生村的規畫,今年會增加133戶,明年7月再增98戶,後年4月再加200戶,因此未來兩、三年,養生村總共會再提供500戶。

沒有台塑和長庚醫院 養生村撐不到現在 

20年來,養生村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可能會跌破許多人的眼鏡,直到今年財務才打平。杜素珍說:「沒有一個機構可以忍受20年來都在虧損,如果沒有台塑企業和長庚醫院背後強大的支持,恐怕不太容易經營下去。」

雖然養生村採取讓高齡者集中居住的機構模式,但是仍希望給住戶一種「家」的感覺,「我們會稱長輩的住處是他們的『家』」杜素珍形容,她和住戶的關係親近到4月初花蓮大地震過後,有住戶要她立刻在大樓的廣播系統中廣播,安撫住在那裡的高齡者「一切安全,不要擔心」 。

收費普遍受到外界關心。目前長庚文化養生村的入住價格,除了一開始會收取保證金,依房型25萬至40萬元不等;其次每個月的租金,14坪平均2.3萬元,22坪3.3萬元;水電與伙食費另計。養生村認為其價格在同業間比起來,是中間高一點。

養生村的住戶比較特別,1,300名裡外歸國的華僑就占了四成,六成是台灣人,女性居多,單身者占七成左右。戴興業特別解釋,海外回來的尤其是美國居多,主要是與美國收費相較,美國大約是台灣的五到六倍之多,加上住戶親屬之間的口碑行銷,也使來自美國的住民需求增加。

政府為了打房實施的囤房稅,竟然一度波及到養生村。 報系資料照
政府為了打房實施的囤房稅,竟然一度波及到養生村。 報系資料照

囤房稅也找上養生村 政策不友善

杜素珍上任後後,立即碰上好幾個問題。首先,政府為了打房實施的囤房稅,竟然波及到養生村,因為四間房以上就被認定是非自用住宅,而養生村裡每間房都有獨立電表,因此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稅率會從2.4%提到3.6%,甚至4.8%,稅額則從500萬往上累加。「這個政策對我們太不友善了!」她說。

所幸財政部和地方稅務局接到養生村的陳情後,同意將養生村的住戶房在囤房稅規範之外。

其次,地價稅也遭遇難題。根據政府認定,只有老人住宅單元才符合免稅條件,屬於公共設施如社團教室、運動中心、地下停車場和商場等,則為非老人住宅用地須課稅。

但杜素珍向主管機關抗議說,養生村對面的長庚護理之家(臥床需照顧者住)評鑑裡,衛政單位特別強調需要足夠的公共空間提供老人活動,因此不課稅,為什麼同樣在養生村裡,主動提供健康長者居住的公共空間要課稅?「這個部分我們還在溝通中,其實政府政策沒有跟上!」 杜素珍說。

在養生村裡,有健康服務的團隊、社福團隊,也有生活管理的團隊,杜素珍形容,這個團隊為長者服務的理念就是接近子女的角色。對於老人的財產安全,杜素珍說:「我們一直在想方法。」

她補充說,長庚養生文化村董事長王瑞慧今年重提協助住戶財產信託需求的想法,現在養生村的財務部門正在規劃,如果住民有需求,可與銀行來談現金信託或財產不動產的信託,由銀行端幫忙做理財規劃,其間的孳息再付租金。

自助餐廳一景。 記者季相儒/攝影
自助餐廳一景。 記者季相儒/攝影

守護長者資產 列工作重點

「我們最近真的在討論,並且找了很多銀行了解情況,他們都有興趣,像是兆豐、合庫等,」她也透露,這也是在幫住戶守住他們的財產,世態炎涼,子女或後代欺騙長輩老本,以致最後繳不起房錢不得不搬離的案例,養生村也發生過,現在研議中的作法,等同替高齡者守住最後的安全防線。

起初養生村的住民以軍公教退休族群為主,一位受訪的潘姓國中退休教師,從養生村一開園就入住,她說,本來很多退休公務員和老師是靠當時的18趴利息住到養生村,但是被年金改革後,不少人擔心,如果還要在養生村住20年,深怕錢不夠退租了。

戴興業指出,那一波退休金改革,的確造成100餘位住民搬離養生村,後來改革步調暫諪,軍公教族群住戶也算穩住了。時至今日,養生村裡的住戶組成,軍公教與企業人士變少了,反而海外回來與獨立的女性增加了。 

時至今日,養生村裡的住戶組成,軍公教與企業人士變少了,反而海外回來與獨立的女性增...
時至今日,養生村裡的住戶組成,軍公教與企業人士變少了,反而海外回來與獨立的女性增加了。圖為養生村的鋼琴課程。 記者季相儒/攝影

且戰且走 怕給業界想通吃的印象

20年下來,長庚養生文化村在業界已累積口碑,在養生村的接待大廳裡,常可見到絡繹不絕的參訪隊伍。就在採訪當天上午,杜素珍才接待台東縣政府一團,因為縣府有一筆土地釋出,將採BOT方式與台東基督教醫院合作,在當地興建老人住宅,因此特別到養生村吸取經驗。

雖然養生村規畫中開出4,000戶規模,現在如果再加上未來三年的500戶,僅止於2,000戶,是否考慮擴展到4,000戶?戴興業說:「我們一步步,且戰且走,箇中原因比較複雜,」這裡的考量,包括「不願意讓民間誤會,我們要把這個市場全都吃下來。」戴興業說。因此養生村做出榜樣後,歡迎各縣市政府和有興趣的業者參觀,也可分散資源。  

至於養生村未來的方向,杜素珍說:「照顧服務產業引進科技設備,使用物聯網,都是可以著力之處。」主要因為照護產業人力太密集,如能藉科技照護,提供長者友善服務,也可降低總體人力負擔。

照護產業人力密集,養生村積極發想科技照護。 記者季相儒/攝影
照護產業人力密集,養生村積極發想科技照護。 記者季相儒/攝影

引進AI推智慧照護 紓解人力荒 

杜素珍去年9月到養生村後,就開始推動村裡的AI智慧化建設,以及包括大數據管理,她笑說:「以後我們變得更厲害時,還可以幫長者算命。」藉數據管理掌握長者的健康情況,提供改善措施。其他如生活起居的安全監管、門禁管制等,都朝智慧化服務的方向調整。

養生村類似機構型銀髮宅,讓長者居住在特定環境中養老,但近年歐美等先進國家都在倡議新的「社區促進概念」,提供長者對在地有所貢獻的老化模式,也讓長者經營他們的第三人生。

杜素珍說,「我們想跟長庚大學的老師合作,先盤點養生村裡長者的專長,再與學校的需求對接,就可以轉介養生村裡的長者到學校去幫年輕學子上課,分享他們豐富的生命經驗 ,對長者來說,也會非常有成就感」。

「我們養生村裡,就住了300位老師。」戴興業給出養生村裡的高年級人才密碼,這些老師分布在小學、中學、大學裡,杜素珍以前曾在研發部門上班,定期與中研院的學者開會,有一回學者提議做出變革,推行「養生村2.0版」。「這個終極方向,就是要讓養生村裡的長者『發揮專長,老有所用』。」杜素珍說話時,眼睛閃閃發光。  

延伸閱讀 》

老了住哪裡?1/舊飯店搖身一變全齡宅 幸福久久窩「以租安老」 打造市場新模式

老了住哪裡?2/養老就在都市內 日勝生旗下樂陶居打造平價有溫度的退休宅

老了住哪裡3/董事會要蓋美式透天賣竹科 他卻花60億打造高檔溫泉養生村 台灣房屋押寶銀髮宅

老了住哪裡5/每天做調查 「抱怨」成進步動力 雙連安養中心主打感動式服務

老了住哪裡6/特別篇:「暖時光」打造原居安老 服務直送到社區可能嗎?

老了住哪裡7/特別篇:王建煊打造「天使居」 貧苦獨居老人的小天堂

老了住哪裡剪影篇1/養生村開啟第三人生 熊奶奶:照顧好自己向前看

老了住哪裡剪影篇2/養生村裡的單身貴族 團體中的獨立生活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碳費焦慮1/100元碳費不是夢?活著減碳比較重要 業者最怕日本、南韓收更低
下一篇
爸爸的遺產消失了2/不能只對國稅局有利 爸爸生前贈與媽媽的遺產 可主張剩餘財產請求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