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97字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前些時候一則消息突然在威士忌圈傳開,某間酒廠的會員版酒款,因全球限量,台灣過去的分配量不算太多,搶購不到的酒友只能花大錢從海外網站買回,但今年竟然輕易的現身於菸酒專賣店,大家私下熱議且嘖嘖稱奇。不惟如此,另一間酒廠的低酒齡核心款,也就是酒友們慣稱的「口糧酒」,突然以超低的破盤價釋出,眾酒友一陣譁然,紛紛討論起是否為威士忌崩盤的前兆。
我不是酒業人員,對於酒的價格不是很敏感,通常等到我聽到消息時,無論是漲是跌,都屬於後知後覺而無從探知緣由。不過某位網友舉個例子來分析,他提到一個在台灣本屬小眾的品牌爆賣一波後,居然還能從國外再拉一批量進來,因此合理推測國外已經賣不動了,只能輸往相對具有消費力的台灣。
此言雖屬臆測,不過「蘇格蘭威士忌協會SWA」剛剛發布新聞,2024年上半年的出口總值為21億英鎊,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8%,出口總量計5.66億瓶(70 cl./瓶)也掉了10.2%,大概從40瓶/秒的出口速率掉到36瓶/秒。統計近幾年來的出口情況,2022年疫情期間攀上高峰,此後再難突破,以致連續2年下滑。以「值」而言,美國仍然是最大出口國,但至今依舊受到2019~2021年期間關稅貿易戰的拖累;另外以「量」來講,印度已經躍居全球第一,上半年逆勢不降反增,因此SWA大聲呼籲英國政府快快與印度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藉由降低關稅來挽救其他地區疲軟的出口市場。
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顯然也有麻煩。自從約20年前的「波本大爆發」(bourbon boom)之後,大酒廠拚命擴廠生產,新酒廠拚命成立,似乎無人預測、顧慮未來。但是根據「美國工藝烈酒協會」(American Craft Spirits Association, ACSA)最新的報告,自2016年統計以來,工藝烈酒的銷售量於2023年首度下滑,比前一年下降了3.6%,而銷售額也減少1.1%。雪上加霜的是,著名的研究機構Bernstein分析目前美國威士忌的批發和銷售通路後發現,不僅庫存量高於平常,而且陳年中的威士忌數量也達到歷史高峰,以2022年的1,260萬桶來講,相當於8.5年的需求量。因此Bernstein認為,假如需求量不提升的話,未來5年內美國威士忌將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到了2028年,供應量將超過需求量達129萬桶。
這些新聞,讓我憶起1980年代威士忌大蕭條前夕的「威士忌湖」,當時蘇格蘭威士忌的庫存量高達10億加侖,而後是一連串的酒廠關廠,Port Ellen、Brora、Rosebank這幾間酒廠都在那個時代關燈熄火。不過大蕭條的原因並不單純,除了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的國際經濟嚴重衰退,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威士忌在年輕人眼中是老爹喝的酒,是老派的象徵,一點都不酷也不時尚,取而代之的是伏特加、未陳年的蘭姆酒等白色烈酒,葡萄酒更打著有益健康的口號而大行其道。回顧這一段歷史,今日銷售數字疲軟的棕色烈酒,以及時尚的低酒精或無酒精的highball、gin tonic、啤酒、葡萄酒,是不是有點複製貼上?
的確,近來最常看到、聽到或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年輕人都不喝威士忌了嗎?我通常會舉我的兒子為例,因為他對家中滿滿的威士忌連碰都不碰,出外與朋友聯誼時也不會進酒吧,通常只是吃個飯、唱唱歌、玩玩桌遊,了不起喝一點啤酒或RTD(Ready To Drink),烈酒完全不沾。當然,我的取樣母數太少,無法構成統計數字,不過當酒商或媒體都因此憂心忡忡時,似乎這已經是全台灣,不,全球的現象了。
根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中心IWSR」針對美國市場所做的研究,去年包括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的整體酒精飲料的銷售量下滑2.6%,今年前7個月繼續往下掉2.8%,唯一不降反升的只有RTD(+2)。「歐洲聯盟統計局(Eurostat)」發布的2023年統計數據,歐盟國家整體的啤酒產量比前一年減少5%,但是無酒精啤酒卻增加13.5%。此外,「歐洲動態Euractiv」新聞網站也報導,法國去年烈酒的出口量也下滑13%,其中干邑白蘭地的出口量大減21%。這種種酒精飲料的下滑趨勢,一部份是原物料上漲導致的酒價上漲以及經濟下挫雙重夾擊的結果,但另一部分,可能是隱然成形的節制飲酒風氣,而後者的影響將更長更遠。
「節制飲酒運動」在酒精發展史上並不新鮮,美國1920年的禁酒令、1970年代「新飲食主義」帶動的健康風潮,都是社會整體對於過量飲酒的反思,也因而重挫烈酒市場。今日重視健康和環保的生活方式已席捲全球,進而讓越來越多人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且年齡層不僅僅是2000年後的千禧世代,更往前延伸到Z世代或Y世代。順應這股風潮,低酒精和無酒精飲品的產量和銷量大增,根據IWSR針對全球前10大市場的研究,去年比2022年成長5%,預估2023~2027年無酒精飲料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7%,而低酒精飲料的銷售量也會成長3%。
烈酒,或威士忌,本來就不是生活必需品,當消費物價逐年升高,個人可支配所得相對減少,再加上威士忌的價格不斷飆漲,簡單的撥撥算盤,威士忌便成為可省則省的消費支出。因此即便酒商使出渾身解數,透過社群媒體、網紅、藝人及創意快閃活動,儘可能將自家的烈酒年輕化,能否有成效?只能說猶待檢驗。我的朋友告訴我,台北信義區的香堤大道到了夜晚凌晨時常擠滿人潮,年輕人恣意快活的聊天聽音樂,但手中的飲品多半是低酒精的highball或啤酒,而且還一杯到底,對酒精的攝取量確實相當節制。
不過就從文章一開始所觀察得到的現象,台灣的境況相對樂觀一些,或許是因為台灣本來就是威士忌消費者的天堂,所以愛好者依舊,只是購買時更為謹慎,對於全球熱賣的低酒精或無酒精飲品反而接受度不高。持平而論,我一方面極度認同年輕人對於酒精的自我節制,一方面也認為威士忌的萬般美妙風味無可取代,在今日相對悲觀的環境下,正好揚棄過去幾年以投資獲利為目的的購買方式,轉向品飲為主,多方嚐試去發掘自我的喜好,如果能像那支酒廠限定版以較低的價錢購得,不也是逢低承接的美事一樁?
邱德夫
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Keeper)、威士忌專業作家,著有《新版威士忌學》、《酒徒之書》及《美國威士忌全書》,並長期於《財訊》《威士忌雜誌》撰寫專欄,主持Podcast《酒徒之聲》及擁有Youtube頻道《威士忌鎮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