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102字
儘管經歷過一些黑暗的日子,但是珍古德(Jane Goodall)始終保有堅定不移的希望。就在美國總統拜登親自頒發自由勳章前一個月,她接受了 Tatler 的專訪,分享了教育如何影響她的人生使命,以及她為何相信年輕世代仍有能力拯救地球。
一邊猜想著我們的受訪者可能在哪裡。當等待了接近兩個小時後,我們收到通知,這場採訪需要延遲,原因是「要看看那隻鳥是否會飛。」一般來說,遇到這種狀況我們可能會要求改日再訪;但這次,我們情願多等上幾個小時――畢竟,並不是每天都有機會能夠和珍古德博士本人說上話。如果她正在等待一隻康復的黑鳶的飛翔與放生,那我們當然願意耐心等候。
全球知名的動物行為學家珍.古德這次之所以造訪香港,是珍古德協會(Jane Goodall Institue,簡稱JGI)所安排的全球定期訪問的行程中一部分。她一年有超過300天都在旅行,傳遞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迫切性等訊息。
雖然在疫情期間一度限制了她的行動,但那段期間她仍然每天花上數個小時使用Zoom進行遠距交流。如今,她已經全面重啟巡迴全球的行程,即便她91歲的生日即將到來,仍然無法阻止她的腳步。
在過去數十年來,珍.古德一直致力為地球和動物福利而奮鬥,並一再提出警告「如果我們繼續以現有的方式運作下去,我們終將走向毀滅」,以及不斷提醒「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行動方針,並且認知到在這個自然資源有限且人口不斷增加的地球上,無法實現無限的經濟發展」,但是她仍然相信人類能夠扭轉氣候危機。
她這樣的希望來自於誰?年輕人,特別是那些加入珍古德協會「根與芽」計畫的青年們,儘管他們正在面對大眾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漠視。珍.古德認為,舊世代的人需要負起集體責任――「我們這些舊世代的人是否損及了年輕人的未來?是的,確實如此――事實上,從工業革命以來,我們就在掠奪他們的未來。」但是她拒絕接受無法改變這些既存傷害的消極想法。她說:「地球上每一個人每天都會帶來影響,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產生的影響力是什麼。」
我們詢問,一個人可以做什麼來開始對地球環境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她回答:「每天去思考一下自己造成的環境足跡。這需要一些教育與學習,因為許多人並未獲得正確的資訊。可能有人會想:『嗯,如果我在刷牙時關掉水龍頭、多撿一片垃圾,那又如何?』的確,如果只有你一個人這麼做,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但要知道,全球各地的環境意識正在增強,數百萬人一起關掉水龍頭、撿起塑膠垃圾,這種累積的力量將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珍古德所要傳達的理念聽起來或許不算特別的新穎,但要知道,她自童年時期就肩負起保護自然界的使命,並且有意識的挑戰人類是地球上最重要生物的觀點。儘管如此,這也不意味著她對於人類的命運毫不關心。當問及資本主義是否為地球諸多問題的根源時,她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和目光回覆:「金錢是必要的,因為人們需要生存。」但她補充道:「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這意味著我們得降低那些非永續的生活標準――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到,因為我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所有的物資都受到管控和配給,但我們依然活得很好。我是說,是的,我們生活在恐懼之中,但我們依然能夠充足的生存下去。」
珍古德數十年來在全球傳授的理念和她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1934年出生於倫敦的她對於二戰期間的動盪仍記憶猶新。「當時德國轟炸了英國,我們失去了家人,」她回憶道:「因此,我們憎恨說德語的聲音,對這種語言充滿了恐懼。」
但直到有天母親將她送到德國,並為友人的孩子擔綱英語家教,她的觀點才有所改變。「我母親的朋友們感到震驚,」她回憶:「他們對我母親說:『你怎麼能讓女兒去那個可怕、邪惡的國家。』而我母親回答:『我希望珍能夠明白,希特勒和納粹並不代表所有的德國人民』。」
珍古德的母親,小說家Margaret(Vanne)Myfanwe Joseph教授給這位科學家的許多理念產生了關鍵性的作用。她為年幼的珍創造了一個環境,幫助她「明白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為她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早在10歲時,珍就夢想著去非洲與野生動物一起生活,並且寫書紀錄下來。這個夢想當時看來遙不可及――她的家庭並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這樣的理想,而且社會也不看好這樣的想法。珍.古德仍然清楚的記得有一位叔叔說:「她沒有足夠的毅力」去追隨自己的夢想。畢竟,「她只是一個女孩,而女孩不會做這種事。」
珍古德並沒有打算讓這種話語打擊她的決心。「我母親一直支持我。她告訴我:『珍,如果你真的想要這樣的生活,你必須非常努力,並且把握每一個機會。如果你不放棄,你一定會找到辦法!』」
「直到很久之後,我才意識到我母親有多麼的與眾不同!」
因此,珍古德從不讓現實阻擋她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1957年,23歲的她找到了前往非洲的辦法。她的友人擁有一座位於肯亞的農場,她可以住在那裡。於是,她搭船前往開普敦,「那時有些飛機,但它們很貴、而且不多,所以我們選擇搭船。」經過一個月的海上航行,她抵達了開普敦,但她一抵達就很想離開。她對種族隔離制度感到相當震驚:「我注意到公園裡座椅的背面、酒店和餐廳的門上,用荷蘭語寫著"Slegs Blankes",」她回憶:「我問,那是什麼意思?它的意思是,『僅限白人』。而我並不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
她的成長方式,最終為她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與讚譽,也使她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黑猩猩專家。她是第一位目睹黑猩猩使用工具的人,並透過發表這樣的發現,凸顯了黑猩猩與人類間的相似性,她更進一步將對於黑猩猩的關注拓展成一項社會運動,使得她很快的就成為當時的年輕人――特別是女性的榜樣。然而至今,女性仍然是科學領域當中的弱勢。
儘管珍古德當時成就非凡,但她對於任何把她的故事過於簡化或者過度渲染的報導深感厭惡。
她回憶,在她發表黑猩猩使用工具的報告後,《國家地理雜誌》曾與她接洽,希望拍攝她作為封面故事、並贊助她的探險――這創造了她在1963年的那張經典封面故事照片,也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這在當時引起了許多男性科學家對我的嫉妒,他們說我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有一雙適合做封面拍攝的美腿。其實,我只想待在非洲、回到黑猩猩那裡,所以如果我的腿能夠幫助我,那就謝謝它們!而且它們確實是美腿,這是無法否認的。」
「但我並非身處於一個男性所主導的領域,因為這樣的領域根本不存在。作為女性,實際上某些情況還幫了我的忙,」她說:「當我在1960年抵達坦尚尼亞,和我母親一同進行另外一場探險時,該國正在積極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並即將成功獨立。可以理解的是,當時許多坦尚尼亞男性對於歐洲白人男性帶有敵意。但對我們,一個年輕女孩和她的母親呢?他們反而願意協助我們,且真的很關心我們。」
從抵達坦尚尼亞之後,珍古德就從未離開過公共視野;對於任何擁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而言,似乎很難控制大眾對她的敘述,尤其是媒體迅速將你捧紅、奉為偶像時――但我們又怎能不這麼做呢?她最近獲得的榮耀是在2025年一月接受美國總統拜登頒發的自由勳章。但對於珍古德而言,她已然找到一些方式面對自己被視為偶像所帶來的壓力。
「老實說,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超出了我的理解,」她說:「我無法在任何一座機場不遇到至少有兩個人跑來要求跟我合照,他們還常常對著我落淚。當這種『偶像』地位開始時,我感到震驚。我是個害羞的人。我曾經試著戴上墨鏡,把頭髮放下來……但似乎沒什麼效果。」
「但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真的想改變世界,並讓人們明白他們需要做些什麼,我最好能利用這個名氣。所以現在,我得應對兩個珍。這個在跟你交談的我,還有那個偶像。我必須非常非常努力,才能跟得上那個偶像。」
但,她確實跟得上那位偶像。而如果我們想真正改變地球的未來,我們也必須跟得上。
如何贊助支持珍古德協會?
珍古德協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由珍古德在1977年創立,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專注於促進野生動物研究、教育和保護的相關行動。自2002年在香港成立以來,香港珍古德協會(JGIHK)一直致力於在這座城市擴大珍古德的影響和熱情,在台北也有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
珍古德協會的核心信念是,每個人――無論年齡大小――都能夠推動積極的變革。香港珍古德協會透過充滿活力的活動,例如「小小珍古德SDGs學院(Little Jane SDGs Academy)」、「綠領培訓計畫(Green Collar Training)」,分別讓5至12歲的兒童和12至18歲的青少年參與,培育必要的環境知識,激發他們社區參與、環境管理和社會責任意識。「綠色育兒支持計畫(Green Parenting Support Scheme)」透過自然體驗,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而「綠色長者實習計畫(Green Elder Internship Program)」邀請55歲以上的長者發揮專業知識與技能,參與教育活動,並且探索二度就業的機會。
珍.古德想傳遞的訊息很明確:儘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我們的星球,但年輕一代更有可能採取有意義的行動。正如她所說,「年輕人不僅是未來,他們更是現在。」這種信念體現在珍古德協會的「根與芽」計畫,此計畫將來自將近100個地方的數千名年輕人聯繫在一起,這些年輕人渴望更美好的世界,並且採取實際行動,透過參與社區服務等工作發揮影響力。這些由學生主導的行動,例如災難救援募款、推廣公平貿易產品、關懷街友,以及專注在垃圾減量、推動有機農業和淨灘活動(有趣的是,香港珍古德協會所舉辦的淨灘活動遠多過於香港其他任何組織),在在證明了其存在價值。透過這些活動,年輕一代的學生培養自我的認知和使命感,並對人類、其他動物以及環境產生正面影響。
This story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English by Salomé Grouard and Karly Cox and published on February 3, 2025.
Salomé Grouard 與 Karly Cox於 2025 年2月3日發表本文,請按此瀏覽英文版本。
※本文由《Tatler Taiwan》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Tatler Taiwan
Tatler為專為亞洲社會菁英人士所打造的頂級生活媒體品牌。透過多元化的層峰社交平台串連,深度呈現頂尖人物的新趨觀點、最新動向,以及美好精緻的生活品味。以高質感豐富內容,帶領讀者進入令人嚮往的高端奢華世界;並藉此凝聚各領域傑出人才的正面力量,為世界帶來更具啟發性的未來影響力。熱門

不用充電的電動車!X-TRAIL e-POWER 搭載三大黑科技 體驗全新電驅魅力

打破標竿再樹立天花板!全新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 引領科技與豪華美學新境界

麗星郵輪雙船駛進高雄港!探索星號南北雙港限時加碼優惠 從北到南都能玩

從藍白瓷磚畫到哈利波特的靈感書店 在葡萄牙波多遇見「最美」日常

一天只接待一組賓客!虹夕諾雅 谷關「五行養生之旅:夏赤綻放」 在山林中盡享靜謐奢旅
看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