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川普大刀揮向藝文界!從終止 DEI 到進口關稅提升 川普新政會對美國文化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本文共3333字

非池中藝術網 編輯整理/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

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上任後,近期接連發布多項新政策,從終止多元、公平與包容(DEI)計畫,到提高進口關稅、甚至一度暫停聯邦補助方案,皆對文化藝術產業帶來不少衝擊。其中,川普政府 1 月 27 日發布的一份備忘錄,曾宣布「暫停」聯邦補助、貸款與財政援助計劃,範圍涵蓋國家藝術基金會(NEA)、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研究所(IMLS),以及教育部的藝術教育撥款項目等多項範疇。雖然該命令在 1 月 29 日遭兩名法官緊急叫停,並由行政管理和預算局(OMB)迅速撤銷,但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隨即強調,政府仍會持續努力「終結聯邦資金的嚴重浪費」,顯示藝術文化領域的補助前景依舊不明朗。

2025年1月,川普在國會大廈參加就職典禮,在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的見證下,手...
2025年1月,川普在國會大廈參加就職典禮,在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的見證下,手捧聖經,宣誓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 圖/Morry Gash、Pool、AFP、Getty Images

中、加、墨、美的藝術往來險阻重重

川普上任後,重新啟動對墨西哥與加拿大的 25% 進口關稅,並警告若這兩國未能抑制毒品(芬太尼)流入美國,將讓關稅全面生效。而就在 2 月 4 日加拿大、墨西哥兩國總統 3 日,分別與川普通話,承諾將派遣士兵加強邊境管控並打擊毒品、類鴉片止痛劑進入美國,川普就宣布新關稅將暫緩實施 30 天。然而,假使進口關稅提升,在文化領域上首當其衝的會先是紙張、顏料和服飾等商品,出版社、攝影師與藝術家也將因原物料成本上升,而面臨更高的生產費用;服飾品牌與藝術家的跨界合作,亦可能受到成本和流程管制的衝擊。未來畫廊若代理加拿大或墨西哥藝術家,也可能在進出口作品時遭遇更多關稅與報關困境。

川普同時對中國商品祭出 10% 新關稅,此外亦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繪畫徵收 7.5% 的關稅,讓原本已在疫情後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雪上加霜。若將來對英國與歐盟的關稅一併提高,國際藝術交易恐面臨更複雜的關稅問題。藝術運輸與物流公司 Convelio 的負責人愛德華·古安(Edouard Gouin)警告,此舉可能帶來類似英國脫歐後的經濟效應,引發藝術跨境流動的進一步阻礙。

然而,並非所有新政策都如「一日生又一日滅」的補助凍結令一般被緊急擱置。美國博物館長期設立的多元、公平與包容(DEI)部門正因川普上任後不久發布的行政命令而面臨存續危機,為川普祭出新政策後,對文化領域衝擊最大的事件。該命令呼籲終止所有聯邦政府機構的 DEI 計畫,使得原先看似穩固的 DEI 部門瞬間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對於仰賴政府維護和經費補助的文化機構而言,如何在政治風向與自身使命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當前的嚴峻考驗。

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和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已宣布解散旗下的 DEI 部門,並同步移除了網站上的相關文字。這兩座標誌性的機構向來被視為美國藝術與文化的重要核心之一,而他們的政策變動引發藝術界乃至公民團體的高度關注。外界擔憂,這股「終止 DEI」之風是否會擴散至其他依賴政府經費或資源的博物館與文化單位,進而影響美國整體的文化發展。

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已宣布解...
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已宣布解散旗下的 DEI 部門,並同步移除了網站上的相關文字。 圖/取自tripadvisor

DEI 部門的起源與發展

「多元、公平與包容」並非近年才萌生的新概念。早在五年前美國各地博物館大力推廣相關措施之前,許多機構就已針對館內人力、展覽策劃與公眾教育,推動形式多樣的多元化倡議。然而,直到近期這幾年,博物館才開始以更制度化與專業化的方式成立 DEI 專門部門,並增加預算、設置相關的高階職位,如「多元長」(Chief Diversity Officer, CDO)。

過去的博物館在策展面向上較趨於單一,但是在 DEI 部門的合作下,為展覽帶來新思維,使得策展、導覽和文案都有機會進一步推展到更多面向的觀點上。例如:

  • 多語言展示:越來越多博物館在展牆標籤、導覽資源上提供英文以外的其他語言,讓母語非英語的觀眾也能無障礙地理解作品。

  • 身心障礙者友善:對於肢體、視聽障礙等不同需求的訪客,DEI 部門會規劃導覽路線、調整展廳設施與網站資訊,以提升整體可及性。

    此外,DEI 部門也常與外部策展人合作,探討藝術品背後可能涉及的歷史傷痛或社會議題,確保展示內容更具包容度與多元性。

    從內部轉型到外部倡議

    美國博物館一直面臨種族、性別和階級不平等的批評,根據 2015 年梅隆基金會(Mellon Foundation)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美博物館有 84% 的員工是白人,領導階層更明顯集中在少數群體手中。為改變這種現況,不少博物館紛紛任命多元化長官,專責推動「組織多元化」,其中包含針對不同族裔或背景的應徵者提供平等機會,並進行在職教育,讓員工了解系統性種族主義的根源及影響,以及透過諮詢委員會或專家小組,確保館方在展覽選題、藏品徵集和活動策劃時,都考量到對弱勢族群、非白人社群以及更廣大受眾的需求。

    隨著 DEI 理念落實在博物館收藏作品與展覽策劃中,各館也開始更加重視女性藝術家、有色人種藝術家,或是在主流藝術史中較少被提及的族群。部分機構還會由 DEI 部門及策展團隊共同檢視現有藏品的來源,以釐清收藏過程是否涉及殖民主義或文化挪用等問題。

    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已宣布解散旗下的 D...
    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已宣布解散旗下的 DEI 部門,並同步移除了網站上的相關文字。 圖/取自wikipedia

    2020 年的轉捩點: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後的覺醒

    2020 年 5 月,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遭警方暴力執法致死的事件,成為全球重新審視種族主義的分水嶺。許多美術館與博物館員工以及策展人,紛紛發表聲明並譴責博物館體制本身一直以來的壓迫性質,也因此多家大型藝術機構承諾增設更多元化官員或相關職務,並提出更具體的多元公平包容方案。例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等,開始將更多預算與人力投入 DEI 專案,希望透過長期制度化方式,逐步改變過去單向度的展覽思維和組織結構。

    民眾在芝加哥Powderhorn街區東37街和39街之間設置喬治·弗洛伊德廣場,...
    民眾在芝加哥Powderhorn街區東37街和39街之間設置喬治·弗洛伊德廣場,禁止車輛通行長達一年多。藝術家和支持者設置了繪畫、雕塑和其他藝術作品來紀念弗洛伊德。 圖/取自CNN

    關閉 DEI 部門後,走到分岔路口

    即使大多數美國博物館的經費來源並非完全由聯邦政府支應,但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和史密森尼學會卻直接受到衝擊。因此國家美術館目前已撤下網站中與 DEI 相關的文案,未來可能取消原有展覽的多語種導覽服務或公共教育活動。史密森尼學會則是管理多家頂尖館所,包括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國家博物館(NMAAHC)、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NMAI)和赫希洪博物館與雕塑花園(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等。

    川普的行政命令並不意味著所有博物館都必須遵從,尤其對那些並非聯邦政府直營或主要依賴私人贊助的機構而言,它們仍可選擇繼續推動 DEI。許多公民團體和藝術圈人士也持續呼籲,不能讓政府「片面歸零」先前所努力的平權成果。但是這兩大機構向來是全美文化圈的重要指標,一旦它們的 DEI 部門被關閉,無論在教育方面的規劃或平等雇用上,都可能產生「示範效應」,使得其他博物館在 DEI 投入上更加卻步。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外觀一景。 圖/取自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國家博物館(NMAAHC)外觀一景。 圖/取自Smithson...
    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國家博物館(NMAAHC)外觀一景。 圖/取自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政策恐現「寒蟬效應」?

    2022 年,美國博物館協會(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AAM)在一份 DEAI(含 Accessibility)報告中強調,各館若要落實多元、公平與包容,必須設定明確且可衡量的目標。即便現在面臨新的政治挑戰,許多機構仍表示會繼續遵照先前承諾逐步推進;然而,部分機構的計畫細節不夠明確,也尚未提出應對川普禁令的替代方案。

    從博物館初步引進 DEI 到近年積極布局,可以看出整個文化機構正試圖突破以往「菁英主導」的格局,為更多不同背景與需求的觀眾服務。然而,川普政府「終止 DEI」的行政命令,無疑讓部分仰賴政府資源的機構陷入困境。這不僅是經費或政策的難題,更關乎博物館「公共性」與「教育性」的根本定位,是繼續致力於回應社會多元需求,或是因政治干預而有所退縮。

    未來,美國博物館 DEI 的走向或許將由多方因素所決定:包括不同州層級的政府態度、私營贊助者的意願,以及民間對博物館是否能持續扮演公共教育平台的期待。無論如何,現階段的任何變動,都將對文化藝術的多元發展以及社會對藝術機構的信任產生深遠影響。藝術界和公民社會正緊密關注此事後續發展,希冀能在政策巨浪中,繼續維繫甚至深化博物館的包容性與公共性。

    ※本文由《非池中藝術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非池中藝術網

    追隨著藝術的腳步,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希望提供給台灣社會想認識藝術、知道國內外藝術大事的朋友,一個最完善的新聞媒體頻道、資訊分享平台!推動藝術生活化,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受到美的澆灌。

    相關

    news image

    故宮攜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推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一覽81件經典大師作品

    By 非池中藝術網
    news image

    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2025節目陣容公布 艾森巴哈將指揮小澤90冥誕音樂會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文化藝術新地標!隈研吾親自操刀設計 台中勤美術館以地景式建築融入草悟道綠意 與城市景觀無縫銜接

    By TASTE 品味誌
    news imag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下任首席指揮公布 德國指揮家里柏瑞契2026年開啟新章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大阪世博開幕倒數!星野 OMO7 推全新體驗「愛上 EXPO」

    看更多

    熱門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