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開館以來最多國籍藝術家大型聯展 朱銘美術館「方物」探尋亞洲當代雕塑新定義

本文共667字

經濟日報 撰文/孫曼

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自即日起於朱銘美術館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止。

該項聯展為朱銘美術館1999年開館以來集結最多國籍藝術家的重要大型群展,由臺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透過臺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來自各地的藝術家,聚焦探索「物」的殊異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

策展人劉俊蘭。 圖/劉俊蘭提供
策展人劉俊蘭。 圖/劉俊蘭提供

策展人崔泰晩。 圖/崔泰晚提供
策展人崔泰晩。 圖/崔泰晚提供

「方物」,原指地方產物,也有描述或識別之意,因此展覽希望能從「地方」出發、透過「去中心化」的角度去探索新的物質觀點,重新反思作為雕塑基礎的物質,在作為媒介或材料的同時,也承認物質的能動性。中國藝術家傅中望的《大木作》,利用大量傳統木建築碎片,尤其是「榫卯」構件,叩問傳統智慧的承繼和物質文化的今昔。

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劉柏村所作的《天地一方》,延伸他與臺灣史前冶鐵文明對話的系列創作,以鐵構築隕石風景,表現人類的微渺存在,也融合人類與非人類世界。出身中醫世家的香港藝術家蘇詠寶的《散發》,從藥用植物取材發想,探索人類與植物的互文性,以及萬物存有的相對關係。

劉柏村《天地一方》,2024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劉柏村《天地一方》,2024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以傳統的「金繼」修復手法,用純金熔接、重組瓷器碎片,探討文化傳統可能的起死回生與異變發展。同樣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金維政所作的《滲流的森林》則呈現了蔓延室內牆面的無根植物,暗喻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碰撞與共生。印尼藝術家赫立多諾的《基因操弄》,以半人半獸的造型探究生命複製、賽博格和基因改造等科技發展,並反思其可能對人類文明帶來的潛在風險。

李受俓《瓷瓶轉譯》,2016-2023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李受俓《瓷瓶轉譯》,2016-2023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赫立多諾《基因操弄》,2017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赫立多諾《基因操弄》,2017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相關

news image

如何在佳士得出售愛馬仕柏金包?

By 佳士得
news image

晝夜幻域:雷尼·馬格利特《光之帝國》彰顯超現實主義不朽力量

By 佳士得
news image

AKACHEN 專欄/連經驗老道的買手也可能錯看!宛如鮮活跳動心臟的紅寶石該怎麼分辨真偽?

news image

從《苔痕》起步的跨界合作 FOCA《虛缺號》在空格符號中尋找意義

By PAR表演藝術
news image

佳士得香港首個亞洲藝術周11月登場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Tesla 純電皮卡 Cybertruck 來了!硬派巡展全台13站點一次看

news image

從遊艇到 Villa 在亞果體驗總裁級頂奢生活

news image

此生必去的蜜月天堂 塞席爾白馬莊園12月1日開幕

news image

回到60年代!香港凱悅尚萃酒店跨年派對 大玩穿越倒數

news image

以黑色為主題、全台限量50台 Range Rover Sport 黯影版正式上市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