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開館以來最多國籍藝術家大型聯展 朱銘美術館「方物」探尋亞洲當代雕塑新定義

本文共667字

經濟日報 撰文/孫曼

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自即日起於朱銘美術館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止。

該項聯展為朱銘美術館1999年開館以來集結最多國籍藝術家的重要大型群展,由臺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透過臺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來自各地的藝術家,聚焦探索「物」的殊異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

策展人劉俊蘭。 圖/劉俊蘭提供
策展人劉俊蘭。 圖/劉俊蘭提供

策展人崔泰晩。 圖/崔泰晚提供
策展人崔泰晩。 圖/崔泰晚提供

「方物」,原指地方產物,也有描述或識別之意,因此展覽希望能從「地方」出發、透過「去中心化」的角度去探索新的物質觀點,重新反思作為雕塑基礎的物質,在作為媒介或材料的同時,也承認物質的能動性。中國藝術家傅中望的《大木作》,利用大量傳統木建築碎片,尤其是「榫卯」構件,叩問傳統智慧的承繼和物質文化的今昔。

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劉柏村所作的《天地一方》,延伸他與臺灣史前冶鐵文明對話的系列創作,以鐵構築隕石風景,表現人類的微渺存在,也融合人類與非人類世界。出身中醫世家的香港藝術家蘇詠寶的《散發》,從藥用植物取材發想,探索人類與植物的互文性,以及萬物存有的相對關係。

劉柏村《天地一方》,2024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劉柏村《天地一方》,2024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以傳統的「金繼」修復手法,用純金熔接、重組瓷器碎片,探討文化傳統可能的起死回生與異變發展。同樣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金維政所作的《滲流的森林》則呈現了蔓延室內牆面的無根植物,暗喻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碰撞與共生。印尼藝術家赫立多諾的《基因操弄》,以半人半獸的造型探究生命複製、賽博格和基因改造等科技發展,並反思其可能對人類文明帶來的潛在風險。

李受俓《瓷瓶轉譯》,2016-2023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李受俓《瓷瓶轉譯》,2016-2023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赫立多諾《基因操弄》,2017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赫立多諾《基因操弄》,2017年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相關

news image

踏上震撼人心宇宙之旅 年度歲末壓軸《流浪蓋婭號》正式啟航

By 名門薈
news image

總體市場銷售額下降卻有更多買家進場?回顧2024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出現哪些轉變

By 非池中藝術網
news image

AKACHEN 專欄/享「未來珠寶」美譽、零容錯率高標… 以鈦金珠寶獻上最深的祝福

news image

安東尼‧凡‧戴克爵士《安達盧西亞駿馬》和畫作背面的罕見風景畫習作

By 佳士得
news image

比利時藏家與東方藝術家的滬上奇緣:范羅斯布魯克家族藏重要林風眠作品

By 佳士得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堪稱日月潭頂級酒店天花板!斥資15億重新打造、草間彌生大南瓜坐鎮大廳 感受漢來日月行館融入自然的尊享奢華

news image

全新世代 BMW 530i M Sport 優雅與運動風格兼備的旗艦座駕

news image

2025春節年菜大比拚!6家頂級飯店餐廳手路菜熱鬧上桌 不出門就能享受星級圍爐饗宴

news image

名勝世界壹號郵輪、寰宇精品河輪、亞果總裁行館別墅堪稱2024最強3大記憶點 2025繼續夯下去!

news image

飛杜拜搭名勝世界壹號郵輪!逛街購物高爾夫、衝沙丘騎駱駝賞野生動物 一次摘下杜拜幾個世界第一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