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 ARTS「Human Desire」:透過策展譜寫館內收藏系譜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覽主視覺。圖/YANG ARTS提供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覽主視覺。圖/YANG ARTS提供

本文共3891字

非池中藝術網 文/張家馨、李竺恩

YANG ARTS洋藝術空間(下簡稱YANG ARTS)位於大安區仁愛路一處,在一棟由紅磚推砌而成的大廈一樓,簇擁著樹木與高樓建物,於鬧區中忽悠一得靜謐。

進入畫廊之前,經過外牆櫥窗,先是在堀尾貞治作品中,被那些被解放的筆跡誘使,它們像是跳出框架外的音符,隨著藝術家的手勢隨意遊走。自然且豪放的繪畫狀態,目光很難不被它們吸引。

在另一旁的櫥窗,則放置著曾建穎和加藤愛的人物肖像畫;前者使用水墨技法繪製,將畫中人物隱晦的躲藏在雲煙之中;後者則以壓克力彩繪製,並帶有日本動漫美學風格,被描繪出來的女孩目光炯炯直盯前方,兩件作品彼此之間形成了有趣的對比互動。堀尾貞治小幅的非具象畫作延續於該櫥窗,在曾建穎和加藤愛的人物肖像畫旁,雖然風格涇渭分明卻不相互牴觸,而是以一種寧靜的對話方式,體現出東西方藝術語境的差異。

但它們似乎不作自己是櫥窗,牆面與玻璃之間留出約一公尺寬的距離,更像是白盒子式的小型展間,帶有故事軸線地,細膩堆疊作品彼此間的對白。富饒詩意性的開端,不禁讓人好奇,是什麼樣的地方,能夠促使這樣的事情發生?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櫥...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櫥窗一景。圖/YANG ARTS提供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櫥...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櫥窗一景。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櫥...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櫥窗一景。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YANG ARTS創立於2022年,今年2月迎來畫廊的第二檔展覽「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在畫廊的開幕首展「芃」,以日本當代攝影為重心;而創館後的第二檔展覽由畫廊經理楊善筑擔綱策劃,從館內收藏的日本當代繪畫作品出發,挑選出加藤愛(Ai☆Madonna,1984-)、近藤亜樹(Aki Kondo,1987-)、六角彩子(Ayako Rokkaku,1982-)、加藤泉(Izumi Kato,1969-)、今津景(Kei Imazu,1980-)、堀尾貞治(Sadaharu Horio,1939-)、長井朋子(Tomoko Nagai,1982-)、五木田智央(Tomoo Gokita,1969-)、小西紀行(Toshiyuki Konishi,1980-)、曾建穎(1987-)、今井麗(Ulala Imai,1982-)、梅津庸一(Yoichi Umetsu,1982-),呈現了12位藝術家鮮明且獨特的創作特徵。

回應近年世局的動盪狀態,「Human Desire」一展以英國歷史學家亞當‧圖茲(Adam Tooze)所下的「多重危機」為前提,試圖從大環境的急遽變化出發,藉由藝術家個人的創作,探索並直觀人心深處下的多種想望。「Desire」表示對某種事物的渴望,策展人則加以擴充解釋。她認為藝術家的創作行為也屬於一種欲望的型態,許多作品的背後都反映著個人生命中的某個片段,亦同時代表創作者期待展露內心思考的意念。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場一景。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YANG ARTS兩位主理人Robin與Roger,從小成長於臺北及東京,曾赴美國研讀藝術史和藝術評論,臺灣、日本與西方的文化涵養,成就了他們獨樹一格的美學品味。從「芃」至「Human Desire」分別討論了日本當代的攝影與繪畫,特別是在參展藝術家方面,梅津庸一以及具體派(Gutai)的堀尾貞治各自以不同媒材的創作參與了這兩檔展覽,替臺灣觀眾展示了藝術家在創作上的多元面向,同時也藉著機會呈現出YANG ARTS的收藏系譜。

站在策展人的角度,在白盒子的空間中策劃一檔收藏展所需思考的,不只是取樣作品中的議題以勾勒出展覽脈動,同時亦囊括如何在展題下容納這些來自於不同繪畫語境的創作,彼此之間如何引發對話關係?而這份對話關係,是否足以反映館內的收藏特色與屬性?

Yoichi Umetsu梅津庸一〈Unknown 14〉-2015。圖/YAN...
Yoichi Umetsu梅津庸一〈Unknown 14〉-2015。圖/YANG ARTS提供

Yoichi Umetsu梅津庸ㄧ〈Unknown 12〉-2015。圖/YAN...
Yoichi Umetsu梅津庸ㄧ〈Unknown 12〉-2015。圖/YANG ARTS提供

Sadaharu Horio堀尾貞治〈Untitled〉-1988。圖/YANG...
Sadaharu Horio堀尾貞治〈Untitled〉-1988。圖/YANG ARTS提供

Sadaharu Horio堀尾貞治〈Untitled〉-1997。圖/YANG...
Sadaharu Horio堀尾貞治〈Untitled〉-1997。圖/YANG ARTS提供

策展人楊善筑先以觀展動線出發,細膩地切割出藝術家在不同層面下吐露的創作欲望,並分為兩個層次呈現。故進入到畫廊空間,能見到展場中以墨綠及淡粉色的牆面,區分出不同議題面向的討論。在敘事上,為觀者建構了一個「由外至內」的閱讀路徑。首先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出發,展現藝術家置身於大處境之下,對於自然、文明所作出的體察;接著再進入到人性之中更為私密、幽微的部分,向觀者展示藝術家對自我情緒和感受的抒發表現。

佇立於展場中央,加藤泉的裝置作品〈Untitled〉(2019)便能令人直截地感受到,藝術家是如何透過創作詮釋個人與自然萬物間的關係。出身於日本古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島根縣,加藤泉的創作仿佛呼應其故鄉對鬼神文化的敬畏,散發出濃厚的原始信仰色彩。此件作品延續藝術家的人形創作,及對拾得物(found objects)概念的運用。且將繪畫的形式拓張,結合刺繡、剪裁、拼貼之方式,製作出一個有如古代精靈的巨大形象。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場一景。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場一景。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場一景。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在加藤泉的人形作品旁,展出了五木田智央繪製的人物肖像。除了具代表性的黑白人物畫系列,包含在「青の時代」(Blue Age)以藍白色調創作的〈Don’t Tear Down What Took so Long to Build〉(2009),以及近年轉換視覺風格的日常彩色畫作〈Changing Room〉(2020),YANG ARTS也將藝術家各階段的創作首度引介至臺灣。在五木田的作品中,時常出現較為豐滿的女性身軀,藝術家多從1960至70年代時西方的情色雜誌、廣告、攝影圖像,作為塑造人物畫面的靈感來源。在他的轉譯之下,這些與人類生活文化相關的圖像則構成了一幅幅帶有些戲謔、令人玩味的場景。

同為肖像類型的畫作,八〇年後的年輕藝術家小西紀行多依據其童年、家庭生活的照片記錄,發展出帶有抽象、象徵性質的繪畫作品,並大膽地捨去對畫面細節的描繪,經常以畫筆或手指塗抹顏料,使人物輪廓扭曲、模糊化,並消弭了年齡、性別、種族等身分特徵。而這些變形的人物意象,彷彿又象徵著現代人在充滿不確定感的大環境下,不斷摸索和建構自我的變化狀態。

Tomoo Gokita五木田智央〈Don_t Tear Down What T...
Tomoo Gokita五木田智央〈Don_t Tear Down What Took so Long Build〉-2009。圖/YANG ARTS提供

Toshiyuki Konishi小西紀行〈Untitled〉-2018-2。圖...
Toshiyuki Konishi小西紀行〈Untitled〉-2018-2。圖/YANG ARTS 提供

YANG ARTS兩位主理人的創館理念,除了作為個人收藏的展示空間,同時希望藉此場域,提供臺灣觀眾第一手日本藝壇訊息。在「Human Desire」一展中,挑選了臺灣觀眾並未悉知,卻是目前在日本備受矚目的今津景、今井麗、加藤愛、小西紀行。其他展出藝術家方面,除了五木田智央、加藤泉和堀尾貞治外,其他創作者均為八〇後。楊善筑坦言,對兩位主理人來說,在收藏上著重的是「有沒有想要擁有它」為核心,除了日本戰後重要的具體派(Gutai)與物派(Mono-ha)是他們長期關注的脈絡外,亦將觸角朝向日本當代藝術具潛力且個人特色鮮明的藝術家。

Kei Imazu今津景〈Scanned Woman〉-2016。圖/YANG ...
Kei Imazu今津景〈Scanned Woman〉-2016。圖/YANG ARTS提供

Imai Ulala今井麗〈Butter Toast〉-2020。圖/YANG ...
Imai Ulala今井麗〈Butter Toast〉-2020。圖/YANG ARTS提供

Imai Ulala今井麗〈Avocado〉-2020。圖/YANG ARTS提...
Imai Ulala今井麗〈Avocado〉-2020。圖/YANG ARTS提供

Tomoko Nagai長井朋子〈A Circus Day〉-2006。圖/YA...
Tomoko Nagai長井朋子〈A Circus Day〉-2006。圖/YANG ARTS提供

Ayako Rokkaku六角彩子〈Untitled〉-2015。圖/YANG ...
Ayako Rokkaku六角彩子〈Untitled〉-2015。圖/YANG ARTS提供

楊善筑進一步指出日本當代藝術的發展,觀察到1980至1990年的藝術家出生在日本經濟泡沫化的時代,他們經常透過創作表達自我對生活的體悟,且多受到村上隆超扁平(Superflat)藝術的影響,不乏有著他的影子,進而形成日本當代藝術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美學體系。

自2000年後,日本許多美術館與畫廊開始推動不同的展演企劃,致力於扶植本地新銳藝術家,像是東京新成立的畫廊品牌「Biscuit Gallery」聚焦於國內外新興藝術家的推動;抑或是資生堂集團旗下畫廊品牌「Shiseido Gallery」創立於2006年的「Shiseido egg」計畫,為日本年輕的藝術家提供舉辦展覽的機會。而在近幾年,此一現象蔚為明顯,九〇後的藝術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日本藝壇。日本當代藝術的變動,亦影響了YANG ARTS內部的收藏脈絡,開始挖掘具有潛力且個人特色顯明的藝術新星。

Ai☆Madonna加藤愛〈彼女の顏が思い出せない-桜-#28〉-2018。圖/...
Ai☆Madonna加藤愛〈彼女の顏が思い出せない-桜-#28〉-2018。圖/YANG ARTS提供

「在收藏新銳藝術家當中,他們能不能承襲日本傳統美學,再有所創新與突破,也是我們在收藏上會去思量的一環。」楊善筑提及,YANG ARTS在去年的ART TAIPEI,向日本畫廊購藏了年僅26歲的大澤巴瑠(Hal Osawa, 1997-)作品。藝術家的創作使用了大量銀箔,結合富饒趣味性的動物圖案,將江戶時期「琳派」盛行以金箔及銀箔作為具裝飾性的平面畫法,融合當代藝術的繪畫風格。新舊藝術的結合,讓他們看見年輕藝術家在創新上仍舊保留了傳統底蘊的美學氣息。

「Human Desire」一展擴及了日本當代藝術繪畫的不同層次,藉著策展人的詮釋,作品與作品之間相互交織出不同層次的寓意。在動線的安排上,從入門前的櫥窗配置開始,破題點出YANG ARTS的收藏美學,包含著日本戰後經典、卡漫美學至臺灣當代藝術,也讓觀眾看見他們對於收藏這件事思考的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日本美術追求觸動心靈,以及創作者如何將心象情感透過繪畫描繪成具體形象。

此檔展覽經由YANG ARTS館內收藏的呈現,提供臺灣觀眾了解日本當代繪畫發展的管道。與其說它是一個畫廊空間,更有如電影中的敘事場景—佇立在一個幽靜、神秘,外觀看起來與其他建物一樣別無他樣,打開門後卻是一個能夠跨國度、跨時空,進入一個與臺灣美術色彩有別的場域,使觀者暫時抽離現實生活,沉浸在異國文化的洗禮中。

Aki Kondo近藤亜樹〈Chucky〉-2017(左)、〈火山王〉-2017...
Aki Kondo近藤亜樹〈Chucky〉-2017(左)、〈火山王〉-2017(右)。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
「Human Desire: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場一景。圖/YANG ARTS提供、張國耀攝

展覽資訊

「Human Desire: The YANG ARTS Collection」

日期:2023-02-18~2023-03-18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10-3號

參展藝術家:加藤愛(Ai☆Madonna,1984-)、近藤亜樹(Aki Kondo,1987-)、六角彩子(Ayako Rokkaku,1982-)、加藤泉(Izumi Kato,1969-)、今津景(Kei Imazu,1980-)、堀尾貞治(Sadaharu Horio,1939-)、長井朋子(Tomoko Nagai,1982-)、五木田智央(Tomoo Gokita,1969-)、小西紀行(Toshiyuki Konishi,1980-)、曾建穎(1987-)、今井麗(Ulala Imai,1982-)、梅津庸一(Yoichi Umetsu,1982-)

※本文由《非池中藝術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非池中藝術網

追隨著藝術的腳步,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希望提供給台灣社會想認識藝術、知道國內外藝術大事的朋友,一個最完善的新聞媒體頻道、資訊分享平台!推動藝術生活化,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受到美的澆灌。

相關

news image

「Weightstone 威石東」2023 夏季新酒問世!台灣米其林餐廳御用 傳遞台灣風土滋味的葡萄酒莊

By Tatler Taiwan
news image

木頭、金屬、自然與工業:泉啓司木雕作品 在對比中取得的平衡關係

By 非池中藝術網
news image

世界以我為中心 心中「野出新風味」!丹麥拳王 Martin 帶你體驗高原騎士 Highland Park 高年份的煙燻雪莉氣概

By 藏酒論壇
news image

重磅合作!佳士得攜手周杰倫 推出「千禧後晚間拍賣」

news image

陽明山最美的美術館!草山玉溪 Garden 91 棲身山間 有如都市中的秘境花園

By 欣傳媒 XinMedia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揮桿美食露營度假一站完成!「朋趣」露營車、悅華大酒店...桃園高爾夫俱樂部歡樂一籮筐

news image

星星相遇~搭星宇航空訪星野仙台青森 串起浪漫優質旅程

news image

從星野青森屋、奧入瀨溪流飯店 投射日本東北初夏的繽紛

news image

另闢藍海!燦星旅遊攜手台灣虎航 包機直飛四國高知

news image

重磅藝術四手聯畫!「BASQUIAT X WARHOL. PAINTING 4 HANDS」巴斯奇亞與安迪沃荷展覽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