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綠電先行者!台泥包辦風、光、地、海洋能再生能源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報系資料照片)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452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報導

「玩線上遊戲20分鐘,就是450公斤、半噸的碳,值不值得?」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曾拋出這個嚴肅議題,上任6年,他大力推動碳中和,台泥雖是排碳大戶,卻也是台灣綠能急先鋒,2022年台泥集團台灣的綠電「年發電量」就將首度超過「年用電量」,風、光、地、海洋能綠電都能看到台泥搶先投資。

1995年台灣缺電,政府開放民間投資發電廠開始,台泥和平電廠就成為第一波民營火力發電廠,2016年起《電業法》修正,電力自由化時代開跑,台泥再投入再生能源業,2017年台泥在彰濱蓋起太陽能電廠,善用空間下又增設兩支風機,合計發電容量12MW,「這是台灣第一個風光案場」台泥綠能總經理翁吉良說。

2017年同年張安平接任台泥董座,從此之後,不論太陽能、陸上風機、地熱發電或海洋能源,台泥無役不與。「我們也會要求供應商買綠電,早走晚走都要走這條路,不如早點投資綠電,不早做,會找不到地。」翁吉良說。

台泥也是少數的地熱發電投資方,2022年嘉義義竹的專區43MW電廠,預計2022年6月完全併網,成為全台最大的漁電共生案場。

「一個不道德的事情,可能讓你短暫開心,但不見得長期的開心。」這個信念讓張安平每次決策出手,都是看長樂而不是短喜,因此台泥也成為台灣第一個投入「海洋能」的業者,即便1MW的海洋能電廠投資成本高達十幾億元。

為何投資綠電?台泥:不是因為賺錢

為什麼台泥蓋綠電廠?「不是因為綠電賺錢,綠電不是這麼賺錢的,是因為我們生產二氧化碳,我要去中和它,不能依靠別人解決問題。」張安平公開演說時曾說。

張安平有濃厚人文關懷特質,重視社會責任,大力推動集團朝2050年碳中和目標邁進,定調台泥未來發展3個主軸:水泥、廢棄物處理、能源。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統計,全球水泥業跟鋼鐵業佔地球總碳排10%,是排碳大戶,台泥要追求碳中和,得靠廢棄物處理跟能源事業。「廢棄物是我們很大的解方,減碳的話,廢棄物就是最大一塊。」

台泥綠能彰濱基地有全台第一個啟用的AFC調頻系統。台泥提供
台泥綠能彰濱基地有全台第一個啟用的AFC調頻系統。台泥提供

非常瞭解水泥業,張安平多次跟友人打趣說:開個玩笑,若把我血管剝出來,可能流出來的是水泥。台泥減碳做法因此很不同,除生產流程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減碳排,台泥建再生能源電廠,賣電給台電,並投入儲能平衡電網供應,2019年起總部及各工廠也開始導入屋頂太陽能,買綠電取代灰電。

翁吉良預估,今年中,台泥興建的再生能源電廠綠電量,就能超過集團事業體年用電量,儘管再生能源發電廠的電多是賣給台電20年躉售合約,但未來也將自己找買主。而地熱發電又是另一個說來話長的故事,2020年台泥攜手集團旗下雲朗觀光合作紅葉谷地熱發電及溫泉園區,成為台灣第二個地熱發電廠。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透露綠能賺不了什麼錢,但肩負碳中和的使命。台泥提供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透露綠能賺不了什麼錢,但肩負碳中和的使命。台泥提供

綠能看天吃飯,儲能、電池多管旗下

不只是發電,由於再生能源電力變化很大,台泥也體會儲能發展重要性,「一片雲飄過去,太陽能電廠某一區塊就沒電,系統頻率變化很大,」翁吉良表示,這是為何成立台泥儲能,2021年台泥發表全台首座AFC智慧儲能系統,5MWh容量每月可以收台電200萬元費用。

2021年7月,台泥更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ENGIE EPS SA並更名為「NHΩA」,一舉躍居全球儲能四哥,搭配集團早有能元科技投入電池芯研發,加速朝高效電池發展的「三元能元」超級電池工廠也因此動工,整個集團在近4年快走似的向綠能世界進軍,下一步還差哪一塊拼圖?

「我們不設限!」他指出,台灣土地有限,在政府還不知道怎做環評,配套法規還不齊全時,台泥都跑第一個,「只有我們傻瓜去做,雖然走前面會吃點虧,但台灣是練兵的地方,」翁吉良說,台泥能源布局「風光地海」四大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後,未來期望能夠出國打國際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宇軒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
再生能源大浪潮下的5個思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