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99字
經過漫長的疫情與封城後,大陸旅遊業終於能像其他國家一樣迎接外國旅客。沒想到在政經局勢變化下,即使政府大力放寬簽證,仍未打動歐美民眾的心…
中國大陸2024年前所未見地鬆綁對數十個國家的簽證要求,希望迎接19億名潛在遊客,卻成效不彰,來的遊客只有一部分。
中國大陸已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旅遊推廣活動,儘管中國向來偏好對等免簽,過去兩年來仍片面放寬愈來愈多國家的簽證要求,已擴大免簽政策到38國。北京打算將停留十天以下過境旅客的免簽政策,擴大適用於54國。
但彭博分析政府數據後發現,2024年前三季造訪中國大陸的外國遊客總數接近2,300萬人次,只有2019年同期水準的63%,遠未達成政府期望的接近全面復甦。美國和西歐的遊客在政府與中國大陸出現政治和貿易摩擦之際,並未大量到訪,反而是亞洲周邊國家和開發程度較低的經濟體遊客湧入。
中國大陸的政府數據並未細分各國的遊客數量,彭博在分析航班和票務分析業者ForwardKeys的資料後發現,中國大陸臨近國家的遊客正把握免簽政策的便利,去年從馬來西亞到中國大陸的往返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激增69%,泰國成長30%,德國和法國的往返機票預訂量則減少38%,義大利下降29%。
而且,中國大陸免簽政策吸引的遊客並非高消費族群。世界旅行與旅遊理事會(WTTC)估算,去年外國人在中國大陸只花費980億美元,比在2019年高峰期的1,320億美元減少26%。
背後原因有很多,包括海外航空業者的國際航班銳減、政經關係變化,以及西方對中國大陸的看法轉為負面。根據航空分析業者Cirium的資料,2024年往返中國大陸的國際航班運能只恢復到2019年的74%,其中,外國航空業者的運能更只恢復到疫情前的58%,遠低於中國大陸航空業者的88%。
歐洲航空業者不能行經俄羅斯領空,必須繞道,拉長飛航時間,也大幅提高燃油成本。許多航空公司因此縮減中國大陸航班,再加上需求不足,使得這些航線無利可圖。
同時,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世界各地民眾對中國大陸的看法已經改變,愈來愈少已開發國家的公民正面看待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和軍事實力。
即便撇開航班和地緣政治問題,許多人仍對造訪中國大陸望而生畏。即使是在上海和北京這類大城市,都不見得能廣泛以英文溝通,且中國大陸有自己的行動支付系統,使用現金不便,若不學中文,很難弄懂行動支付。網路也受到嚴格審查,無法訪問Google或Instagram等網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