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02字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夏普(William Sharpe)發表一篇論文,在金融界引發軒然大波。他認為,「一般」基金經理人在扣除手續費後,績效總是不如被動型基金。
夏普的觀點孕育接下來30年規模壯大至10兆美元的指數型基金。不過,他的觀點乃基於幾個重要的前提,其中一個是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交易成本較高」,但實際情形未必如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文共1102字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夏普(William Sharpe)發表一篇論文,在金融界引發軒然大波。他認為,「一般」基金經理人在扣除手續費後,績效總是不如被動型基金。
夏普的觀點孕育接下來30年規模壯大至10兆美元的指數型基金。不過,他的觀點乃基於幾個重要的前提,其中一個是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交易成本較高」,但實際情形未必如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完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