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14字
前陣子看到一家網站的專題報導,專訪一位去年台股基金報酬叫我第一名的投資長,教年輕人不用花力氣挑基金,只要學會兩個技巧,一是看過去績效,二是認識基金經理人,以及認識支援經理人的團隊是誰,他認為一家投信、一檔基金的投研團隊應該不會太頻繁異動,但投資人很難了解研究員,不過可以查經理人的背景、風評等等,姐也是笑了,受訪者跳槽到該家投信只有兩年多時間,前一東家投信的受益人好不容易認識他,還是跳槽了。
他會這麼說,有可能競爭對手團隊的兩檔台股基金在3月份同時更換基金經理人上了新聞,過完年後至今,台股主動式基金受整個市場拖累,的確表現不理想,去年底眼看台股基金漲勢驚人才決定愛台灣,較晚進場的投資人才沒幾個月全住進套房,此時突然操盤手換人,難免會猜測是不是績效變差、團隊意見不合等等因素,挑基金要看經理人和團隊,最近若要比較這件事,臨前換將的投信會比較吃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