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7字
#薪資續超越通膨?
(關鍵事件:5/12主計總處發布3月受僱員工薪資調查)
今年2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47,296元、年增3.02%,剔除物價因素,2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43,407元,年增1.41%,薪資成長速度連11月超過通膨。至於民眾關注的,剔除物價因素後的實質薪資狀況,前二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3,380元,年增0.81%,為近四年同期最高。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台灣近20年來實質薪資成長幅度有限,即使是大學畢業生,起薪仍約3萬元出頭,甚至低於2000年代初期水平,顯示薪資停滯已成長期現象,讓許多青年在職場上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
社群平台threads近日也掀起一股月薪討論熱潮,有部分網友透露,將自己的月薪丟上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查詢後,才發現「薪情低落」。
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可以查詢各行業別的薪資統計,更可以比較「個人薪情」。總體而言,若以最低工資24000元查詢,僅贏過10%的國人;月薪4萬,僅贏過40%國人,至少月薪要超過10萬,薪資水準才能贏過90%國人。
#通膨數據與鮑爾談話將牽動市場
(關鍵事件:5/13美國公布CPI、5/15鮑爾發表談話)
美國聯準會5月7日決議第三度維持利率不變,但強調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並警告通膨與失業上升的風險升高,暗示經濟面臨停滯性通膨風險。Fed主席鮑爾重申觀望立場,「不急於降息」,整體決策基調偏向鷹派。
而美國總統川普隨後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也再度貼文抨擊鮑爾這個「太慢先生」是個笨蛋。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近日重申,現階段不急於降息,強調需要更多經濟數據來支撐決策。對此,素有「Fed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提米羅斯(Nick Timiraos)深入分析,指出鮑爾在記者會上22次提及「等待」(wait)或觀望(watch),充分展現其審慎立場,凸顯聯準會對通膨與經濟前景的謹慎態度。這也意味著,市場期待的降息時機恐怕仍需更多觀察與確認。
5月13日(二)美國公布最新CPI數據,5月15日(四)鮑爾將發表談話。CPI是決定聯準會政策態度的關鍵數據,而鮑爾的談話則是市場對降息預期的風向指標,兩者的組合將牽動股市、債市、匯率等全球金融市場動態。若通膨數據仍然偏高,將強化鮑爾「不急於降息」的論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