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智慧經營/CATCHPLAY集團執行長楊麗貞 台劇出海 賣普世價值

CATCHPLAY集團執行長楊麗貞。   記者彭慧明/攝影
CATCHPLAY集團執行長楊麗貞。 記者彭慧明/攝影

本文共1156字

經濟日報 彭慧明

本土自製著名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2》在6月7日成為首部登上Amazon Prime Video的台劇。幕後推手是積極推動台灣影劇內容往國際市場發展的CATCHPLAY集團執行長楊麗貞。楊麗貞強調,說得好的故事,就能吸引市場的關注。

雖然《與惡2》講述的是社會安全、國民法官等本地議題,但其中的普世價值同樣值得重視,她花三個月時間以此說服Amazon Prime Video的採購負責人,將台劇推上覆蓋240國的國際串流平台。

說好故事 240國上架

CATCHPLAY成立十多年,楊麗貞曾主導投資《沈默》、《神鬼獵人》、《刺客教條》等好萊塢電影,也將平台出海推動到印尼、新加坡等市場,並在當地合資製作自有IP戲劇,是台灣OTT唯一能兼顧出海、自製、投資等項目的業者。

她指出,國際平台如Netflix或Disney+近年國際採購策略轉變,預算明顯調整,Netflix站穩市場後也開始減少對亞洲的內容投資,明顯對台灣的內容業者有影響,相較於鄰近的日、韓,台灣是內容產業的「蛋白區」,內容業者更要有發展市場的能力而非只依靠平台。

楊麗貞表示,台灣影劇現在也面臨製作費用大漲,回收成本壓力。她找Amazon Prime Video談上架計畫,還要兼顧在台灣與海外平台能同時播出,爭取更大海外市場。她點出談判成功的條件:要為對方找出利基,挑出戲劇的亮點,「賣」普世價值。

合作平台 增加影響力

例如《與惡2》內容其實相當本土化,但有親情的面向與需要關注的社會安全議題,或許不是台灣觀眾的焦點,卻是海外業者關注的方向,加上台灣也是重要的華語內容生產地,有助於Amazon Prime Video在東南亞市場外,發掘更多元的觀眾。

因內容和市場取得共鳴,原本預期的目標是在Amazon Prime Video的東南亞與日本區域平台上架,但最後成功的在全球240國上架,Amazon Prime Video首度採購台灣戲劇,也為《與惡2》配置多國語音和字幕;而在台灣,合作投資的公視、CATCHPLAY以及海外的新加坡、印尼市場也能同步首播,而非將首播權先讓給海外平台。

《與惡2》製作成本超過億元,登上Amazon Prime Video對成本回收有相當大的幫助,楊麗貞也認為,能將內容賣給國際平台,是最好回收投資、增加台灣影響力的方式。

近期CATCHPLAY製作的台劇《親密之海》也將在7月18日成為登上國際串流平台Amazon Prime Video的第二部台劇。

觀察近期有不少台灣OTT平台投資戲劇、電影和綜藝,強調得獎或是與海外知名團隊合作,楊麗貞說,只要能生產好內容都沒有問題,就連大家陌生的伊朗,其實也連續生產出全球市場關注的電影作品。台灣製作內容有很強的說故事能力,加上爭取多元平台合作,能確保內容在國際市場具備影響力和競爭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顯而立見/把變動化為推進力
下一篇
經營密碼/守護本心 百年品牌創生關鍵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