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38字
在全球市場市占20%的大陸「尼龍膜王」、且在功能性膜材BOPA領域已連續六年穩坐全球頭把交椅的中崙新材,其創始人、中崙科技集團董事長楊清金秉持「居安思危」,並在重視人才的經營理念下,持續領先同業。楊清金的思維布局也可視為陸企在國產替代後,進軍海外找到優勢的一個縮影。
稀缺材料 收穫第一桶金
中崙新材主要致力於雙向拉伸尼龍薄膜的生產,該材料廣泛應用於食品保鮮、醫藥包裝和電池等多個領域。在去年6月20日,中崙新材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楊清金身價瞬間飆升,並登上2024年福布斯富豪榜。
楊清金本為大陸國企職員,在1990年代的創業大潮中創業,且在稀缺材料交易中收穫第一桶金,進而意識到材料市場存在機會。
當時大陸新材料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許多產品高度仰賴進口,特別是高端產品部分。因此楊清金就鎖定高端領域,在2012年帶領團隊正式進軍聚酰胺領域,為汽車、電器、軟包裝等行業供應原材料。
楊清金當時的策略是:一方面,大量招募核心技術人才,以科技創新全力攻堅聚合技術;另一方面,開始著力培養管理團隊,建立章制,為之後的規模化發展打基礎。在兩大策略雙管齊下,短短幾年就將膜級聚酰胺規模做到了大陸全國前列。
而產業發展的腳步不斷往前行,楊清金乘勝追擊,在2019年成立中崙新材,將業務範疇從聚酰胺材料擴大到整個膜產業鏈。目的在於落地行業首個從上游原材料PA6到下游功能性膜材BOPA的一體化產業鏈。此前,多數企業不敢輕易跨界,因為PA6和BOPA兩個領域涇渭分明,這兩個領域在技術、裝備、生產、市場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楊清金在與團隊經過大量論證與推演後,決定執行,而「PA6-BOPA」一體化產業鏈,也成為中崙新材在全球市場的獨特優勢。
楊清金更進一步往外拓展市場,特別是打入BOPA薄膜行業起源地、也是最封閉、最成熟的日本市場,因為日企對合作企業的文化契合度要求極高。而楊清金對日本市場採取的策略不是賣多少產品,而是學習日本人對產品的嚴苛要求與先進管理方式,通過這個過程來提升自身實力。
中國企業家報導,楊清金說,當時大陸國內沒有建立關於瑕疵的標準,在了解到日企要求後,中崙新材開始帶頭細化國內的行業標準。在反覆對接過程中,中崙新材已成為日本該領域最大的中國供應商。
培育人才 創建百人團隊
一路走來,中崙新材掌握優勢的關鍵在於人才。楊清金極度在意「人」,他最得意的是擁有一支超百人的技術團隊。該公司薪酬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還構建了短期與中長期並重的多維度激勵機制。
據了解,楊清金管理風格是充分放權,他相信憑藉機制、文化和各司其職的團隊,能讓公司像飛輪一樣,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穩定且持續高效的運轉。雖然中崙新材已經是行業的前段班資優生,但楊清金依舊把大量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在未來五至十年保持技術優勢,「別人辦公室的牌匾是『厚德載物』,而我們掛的是『居安思危』。」一名公司高管如是說。
而中崙新材確實難言安穩,該公司發布2024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73億元,年增5.14%;淨利潤為人民幣1.13億元,年減45.13%。分析認為利潤下滑在於境內市場收入顯著下滑。與此同時,研發又仍在加大投入,研發費用年增8%,且連三年持續增加。外界擔憂研發投入能否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
目前楊清金為中崙新材設定三大目標:一是鞏固現有的行業地位,強化產業優勢:二是在產品和工藝方面持續加大投入;三是拓寬產業邊界,豐富產業格局。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具體而言就是加速產能出海、同時加大在新能源賽道的布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