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策略行銷/陪跑教練引領 催動組織轉型

本文共1236字

經濟日報 黃聖閔

在企業內部推動變革,最常遇到的挑戰是「人的慣性」與「執行力落差」。無論是引入新系統、提升管理流程,或是同業講師口中的「絕技」,要運用到日常運作時,卻因員工採用度低、習慣難以轉變而失去應有的效益。

其實,改變,是一場持久戰;陪伴,才是打贏這場戰役的關鍵。身為企業陪跑教練,在此提出以下五個關鍵供參考:

一、不要低估改變的時程:人是習慣的動物,從小習得的工作方式、溝通模式,早已深植神經中樞。即使新做法看似「輕而易舉」,只要違背舊習慣,就會遭到潛意識抗拒。企業往往誤以為舉辦一場高能量課程、頒布一張紅頭文件,新作法就會立刻在組織內「見效」。然而,實際情況是,員工可能記得課堂重點,卻在實戰中「一聽就忘、一做就廢」。

二、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改變是一連串小目標的累積,企業應避免「一步到位」的心態。若未完成第一階段,就無法看到後續階段的風景。例如,我曾為一家毛巾製造廠規劃節慶備貨專案。他們在年節檔期前半段貨量竟提前售罄,備貨計畫未能配合行銷節奏,主因在採購、倉儲、排程間缺少協同節點,導致生產與銷售脫節。若當時能分階段驗證:先測試小規模訂單,再逐步擴大,就能及早發現缺口、適時修正。

三、適時溝通,真實落地:許多企業領導者認為,動員講師講得夠多、開會溝通夠勤,就能讓夥伴「自動上手」。事實上,「聽得到」與「聽得懂」只有一線之隔。夥伴真正能內化,最好的時機,往往是在面臨困難、錯誤頻出的關鍵時刻。當問題發生時,他們才能體會過去建議的「真諦」。因此,必須持續跟進執行情況,定期回顧KPI,並且不斷透過現場示範、案例演練、錯誤矯正,將新作法逐步「釘」進日常。

四、變革者的意志力:在變革旅程中,推動者的意志力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當外界質疑聲浪起、資源再分配、緊急事務插隊,多少領導人會因阻力過大而放棄。此時陪跑教練不只是傳授方法,更是要在瓶頸期給予支持、在關鍵時刻提供資料、在低潮時振奮士氣。唯有變革者堅持到底,才能確保新做法從「被動執行」轉化為「組織共識」,讓改變真正成為企業成長的助推器。

五、如何引領組織成長:組織的成長不僅是短暫的教育訓練,而是與陪跑教練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教練會透過包括:

診斷現況/透過現場觀察、數據分析,找出執行環節最易斷鏈的節點。設計小步快跑/將大變革拆解為一連串可驗收的小目標,幫助團隊逐步適應。持續跟蹤反饋/定期追蹤指標變化,並與員工共同檢討、修正策略。強化內部教練/培育內部「變革推手」,讓新動能在組織中自我複製。

透過上述機制,可以提升新作法新系統的採用率,也可以在過程中強化學習型組織能力,進而為長期變革打下穩固基礎。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下,需要持續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但創新不等於創意發想,更關乎執行力與組織動能。教練的價值正是在企業最需要支持的時刻,提供系統化、步驟化的陪伴,協助組織從「想做」跨越至「做得到」,最終實現變革與成長的雙贏局面。當企業真正擁有行動力,才能在未來挑戰中持續領先。

(作者是電商陪跑社社長╱撼星數位行銷總經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量子覺知手札/改變 帶來新希望
下一篇
量子覺知手札/面對面溝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