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瑪格麗特談品牌與領導/做對的事 讓時間成為盟友

本文共1258字

經濟日報 黃麗燕(WAVE-中小企業CEO品牌╱領導學創辦人)

「我的問題是,怎麼知道我們的品牌在B2B的產業是有價值的?」「我想請教老師的是:公司可以往哪個方向說出動人的故事?」「要怎樣建立差異化,讓採購人員不是只靠價格來決定?」同學們七嘴八舌,提出一個個放在心中已久的問題。更歡喜這些年輕人努力想做事,做更大的事,這點比什麼都重要。

「你們知道B2B顧客要的是什麼嗎?B2B和B2C的顧客在購買上有什麼樣思維的不同?採購人員做決定的思考跟公司負責人決策思維有什麼不同?對他們而言,單純用價格來區分,跟願意付多一點錢去買的差異是什麼?你們顧客為什麼會繼續跟你們在一起超過十年而沒有離開?幫你們介紹顧客的客人是怎麼說你們的?」我笑笑地反問了他們。

突然間一陣的沉默…

非常用心地傾聽同學們不時提出來的問題,也問了他們一些問題,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點:

一、說的是品牌,但想的是行銷或傳播,也因此覺得要燒很多錢。

二、不太常接觸顧客,離顧客有點遠,不是很清楚他們為什麼會買,為什麼會繼續購買,為什麼有些顧客還會幫他們推薦顧客。

三、不確定公司的獨特性,只知道上一輩經營很久了,但現在時代不同,在獲利率跟成長上已經和上一代有不同的方式,並且他們也想做一點不一樣的。

其實可以理解,一來,每個年輕人也想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想從代工到品牌,或者談出一些不同於上一輩的觀點,完全可以理解);二來,時代不同,大家對價值的認定不同,接收跟解讀訊息的方式也不同,經營的模式也變得更多元。

而二代經營者多半卡在不知道如何著手建立品牌。市面上很多人談品牌,但其實是在談行銷,做公關,打廣告,辦活動,更多數著墨在如何不斷生出短影音、買媒體、找代言等,認為增加公司的能見度和品牌的聲量就等於建立品牌。

做這些並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要看公司的階段與行動的目的;只是這些做再多,如果不清楚品牌真正的核心,就算做好了一次兩次,好像有一點聲音或業績回來,但其實也只是放了煙火,沒有辦法累積,就好像作家Joseph Campbell 說的:爬到梯子的頂端,才發現梯子放錯了牆。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平常在做的事就是在建立「品牌的認知」:名片、官網、制服、文件、辦公室、店面、展間以及公司車等,這些如果沒有展現品牌的一致性,那每一筆支出都是「費用」,花掉了就船過水無痕;但如果做對了,每一筆花費都是「投資」,形成品牌的識別,成為資產、不斷地累積,形成複利。

不管你的產業是在B2B或B2C,最終要面對的都是「人」,只不過人們扮演的「角色」不一樣,可能是決策者,採購者,或是使用者;思考的重點也因此有所不同,但「人性的本質」是相同的。

要建立品牌,或研發產品,讓人們願意溢價去購買你的產品,「人性的本質」都是最重要的元素,也因此一定要靠近市場,靠近顧客,才能夠有真正的「洞察」。

而洞察最後共同的要點都是「信任」,能夠降低他們決策的風險,知道你了解他們的需求,建立長期的信任,才會有持續性的購買,企業也才能因此有利潤的產生,以及不斷地成長,而這就需要在一開始就「先做對的事」,讓「時間」成為我們的盟友,讓企業不斷地成長茁壯,還能夠有複利的回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量子覺知手札/改變 帶來新希望
下一篇
量子覺知手札/面對面溝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