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66字
川普上台後,ESG從顯學變成險學。不過,法國巴黎資產管理亞太區盡職治理主管何嘉韵指出,永續相關議題仍是未來全球關注的風險,除了歐洲在意以外,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亞洲經濟體也都積極投入。
何嘉韵指出,世界經濟論壇在年初調查全球1,000名企業領袖,了解他們對於全球短中長期風險的看法,並且發布全球風險報告。如果將這些風險進行分類,就長期風險來看,以環境相關風險的比重最高。
環境風險 備受關注
何嘉韵指出,調查包括企業領袖列舉未來兩年及十年的全球十大風險。在未來兩年,全球前十大風險為資訊不正確及扭曲、極端氣候事件、國家之間的武力衝突、社會階級兩極化、網路間諜及網路戰、汙染、不公平、非自願移民或遷移、地緣經濟、人權或公民自由遭到破壞。
至於未來十年,全球前十風險依次為極端氣候事件、生物喪失多樣性及生態體系崩潰、地球生態出現重大改變、自然資源匱乏、資訊不正確及扭曲、人工智慧(AI)技術產生負面結果、不公平、社會階級兩極化、網路間諜及網路戰、汙染。
在這十大風險中,環境相關風險由兩項變成五項,而且重要性排名更是大躍進,由第二及第六,變成第一、二、三、四及第十。另外,科技可能帶來的反撲及社會不公也是受到關注的風險。何嘉韵指出,ESG相關風險仍然存在,不僅法巴在意ESG,法巴的客戶也在意。
除了歐洲國家持續關注氣候風險等ESG相關議題之外,何嘉韵發現,近年來愈來愈多亞洲國家也變得積極。在資訊揭露方面,以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所發布的永續揭露準則來說,遵循相關準則的亞洲經濟體包括台灣、日本、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另外,香港、新加坡、日本及南韓都強化公司治理法規。
何嘉韵指出,亞洲經濟體彼此之間貿易依存度高,加上投資人的期待,都有利於推動這些國家持續推動ESG。不過,ESG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例如印尼就揚言也要退出巴黎協定,原因是像美國這樣的汙染大國都再度退出,巴黎協定的「國家自定貢獻」(NDC)並不公平。
以身作則 積極參與
何嘉韵表示,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之後,也影響到與美國資金有關的籌資基金,例如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TP)等計畫。另外,還有一些國家對於ESG相關採取觀望態度,轉而先處理其他優先議題。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自詡為「變動世界中的永續投資者」,不僅以身作則,且在投資上也重視ESG。何嘉韵舉例,2024年法國巴黎資產管理與371家企業進行議合交流,共839次,其中49%與環境相關,31%為公司治理相關,20%是社會議題相關。
何嘉韵指出,法國巴黎資產管理除了與企業進行雙邊的交流(包括行使股東權利投票、企業議合等),也積極參與永續相關的倡議或組織,包括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自然行動100 (Nature Action 100)、亞洲氣候變遷投資者團體(AIGCC)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