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01字
近年來由於資本市場對商業服務業十分看重,零售、餐飲、服務業公司紛紛掛牌上櫃、上市,一時間已突破百家之譜。
想要規劃上市,內控制度必須健全、財務須透明,更重要的是正確的心態。上市絕不是只有資本目的,而是提升公司法遵與規範化,也是朝永續經營發展的具體行動,同時實踐ESG中的「S」,一家公司所創造的最大社會價值,就是先創造員工福祉。
當然想要照顧員工,公司必須要先有獲利的能力。透過財報數據分析,可以清楚掌握現有「金牛」。
商業服務業中規模大者,均為連鎖企業,連鎖企業主要的營收,有三大來源:
一、直營店收益
公司開立直營店,有全資與合資,合資的重點是內部創業,穩定團隊。
二、加盟收益
此為開放加盟的權利收入,有加盟金和權利金兩項,須注意的是保證金並非總部收入,是履約或供貨的擔保。
三、加盟供貨收益
這是長期的收益,模式各有不同,有些管理型總部不賺供貨差價,以抽取營收一定比例做為總部收益。
若採直營經營則無加盟收益,舉兩家上市公司為例,以加盟為主要經營策略的八方雲集,其營業利益可達8.99%;而以直營為主要營運模式的王品集團營業利益亦達7.78%,均為上市公司中餐飲連鎖的模範生。
每一家公司都是獨特的、不一樣的,數字表現與規模和發展階段都高度關聯。最近幫一家中小型的連鎖餐飲企業解讀財報,上述三項收入兼而有之,發現加盟收益和加盟店供貨收益的營業利益僅有3%,反而直營店獲利可達8%,看到這樣的財報呈現,可以建議以直營為主要發展策略嗎?
答案從來不會這麼簡單。
朝向直營經營首先面對的就是人力資源問題,目前對餐飲連鎖而言,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缺工,這也是產業中一旦有企業上市,大家都要蜂擁而上,因為絕不能輸在起跑點,公司上市對人力資源會產生吸引力。
這家中小型餐飲連鎖企業表示,根本無力朝直營連鎖發展,經營十多家直營店,徵員消耗精力太大。而60多家加盟店,只要定期督導使其穩健經營,利潤雖低卻是一項穩定的收益,且在日漸放大之中。
連鎖企業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必須穿越規模不經濟的高牆,陸續投資區域發展、總部建設、物流中心,甚至是中央工廠,每一階段的投資都是為了提升規模的里程碑。
直營連鎖可說是人才密集,從店群、區域到總部,均是由人才組織起來的,人力資源的確是連鎖企業的關鍵所在。無怪乎大多數連鎖事業以開放加盟做積極的人力資源部署,畢竟老闆在店和員工在店立足點就是不同。
先創造員工價值,才能創造顧客和股東價值,連鎖規模經濟人才是核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