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14字
「老師,我實在無法接受,也沒有辦法忍受他們不斷地攻擊我,過去幾年他們犯的錯我都接受,也忍了,可是他們還在網路這樣抹黑我,我受不了,我一定要控告他們。」一個稍有規模的中小企業CEO非常憤怒地跟我說,「你先別生氣,慢慢說」,我溫柔地看著他。
聽他細細聊了這幾年他與供應商合作的過程,可以感受到他心裡難過的程度,畢竟「多年來建立的寬容與慷慨大度都被當成了理所當然,甚至到了予取予求的地步,真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聽了後思索了一下。
「你知道嗎?我們小時候為了一顆棒棒糖,可能會哭很久,因為在那個時候,那根棒棒糖就是我們的世界;長大以後,我們可能為了一個玩具,跟我們的玩伴計較起來;等到更大一點,我們可能為了幾萬塊跟朋友翻臉…」,我停了一下,看著他的臉色慢慢柔和,就繼續說。
「可是之後回首前塵,你會因為自己竟然為了一根棒棒糖、玩具或一點錢,就跟旁邊的人翻臉的狀況啞然失笑。細細探究到最後,你會發現,當你在乎的事情有多大,就表明了你的世界有多大」。
不管是公司的同仁,或者相關的利益關係人,都會看著企業領導人的行為、情緒、語氣來「認知」這個領導人的格局跟視野。《孫子兵法》:「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更何況一家企業的領導,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夠在狂風暴雨的心境中,仍然有著平靜的面容,而這也就是一股最難得的「穩定的力量」。
任何一個微小企業或小人物想要打知名度,最快的方法就是攻擊領導品牌,讓人們認為他們不是第二,就是對抗巨人哥利亞的大衛,這是最低成本,最高成效的攻擊。當然這個有可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也因為他夠小,所以他的損失是可控性的,但大企業就必須要衡量,要不要陪著他玩。
而讓這個戰局最有看頭的,就是一般的公關公司都會建議的:「請領導人出來,直球對決」,這恰恰就是這些微小企業最樂見的結局:「以下駟對上駟,穩賺不賠」,讓台灣人的「同情心」在這群採取攻擊的微小企業描述中,透過他們自己想像並擴大的故事:「我們這麼微小的規模,努力實做,卻備受大企業的欺凌,以至於無路可走,無處可退」,讓其發酵到最大。
在現今資訊已經超乎人們可以承載,「時間和注意力」是最珍貴,稀缺的資源,「真相」不是攻防的重點,「認知」才是記憶點。
「對或錯」是在法院的攻防,沒有抓到「要點」,就算在法院贏了,但輸了消費者的「認知」就輸了一切。若沒抓緊並穩住顧客對公司的「認知」,就算最後贏了官司,也已經先輸了生意,掉了市場。
我一直相信,領導人平時的起心動念最重要,不要認為只有花大錢打廣告,用公關做危機處理就可以高枕無憂;唯有清楚的信念,日常的善念與善行,透過一致性,持續的行動,才會積蓄品牌厚實的力量,讓有智慧的顧客與員工成為你最重要的支持者。
簡而言之,你對應的「對象」決定了你的「高度」,你心境的「平穩度」決定了你世界的「深度」,你對待員工,顧客的「利他行動」決定了企業的「寬度」,透過這三個面向,你就決定了個人、品牌、企業的「格局」可以有多大,走多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