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數位行銷/打造10億美元創作者經濟

打造10億美元創作者經濟。 路透
打造10億美元創作者經濟。 路透

本文共1289字

經濟日報 鄭緯筌(《不會寫程式也能創立個人品牌和變現》作者)

在數位創作者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許多人已經成功建立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但要實現真正的規模化成長,往往需要具備策略思維和系統性方法。電子郵件行銷服務ConvertKit的創辦人Nathan Barry曾提出「10億美元創作者」(Billion Dollar Creator)的概念,指導大家將一個百萬級別的創作者業務轉變為潛在的10億美元企業。

在疫情期間,創作者經濟在過去幾年曾有一番榮景。然而,隨著市場逐漸恢復常態,許多創作者開始面臨成長瓶頸或業務下滑的窘境。尤為令人困惑的是,某些企業擁有活躍的粉絲,顯示受眾對其內容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忠誠度,然而企業仍然難以實現獲利增長。

不只是企業,某些創作者擁有關注度但未能充分變現,這種現象在創作者經濟中也相當普遍。正如Nathan Barry所言,創作者往往擅長兩件事:獲取注意力和賺取一定的收入。但與傳統觀念相比,這形成一個有趣的反差——如果有人說「想賺更多錢,去當創作者吧」,這在幾年前可能聽起來很荒謬,但現在卻成為許多人的選擇。

他提出一個關鍵觀察:真正成功的創作者不僅能獲得關注,還能將這種關注轉化為極高的商業價值。例如,比起獲得每篇100萬美元的Instagram貼文收入,凱莉・詹納(Kylie Jenner)選擇建立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化妝品牌。

創作者必須超越僅僅販賣自己的注意力,轉向建立可擴展的商業模式。這不是關於成為更好的內容創作者,而是關於成為更好的商業策略家。

他提出三個核心原則,幫助大家實現從百萬到10億美元規模的躍升:

一、建立超越個人品牌的資產

個人品牌固然重要,但無法真正實現規模化擴張。10億美元創作者必須建立可以獨立運作、甚至可以被收購的業務資產,而不僅僅依賴自己的個人魅力和知名度。

Barry使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要建立「摩天大樓」而非「商店街」。許多創作者喜歡同時進行多個小專案,如同商店街上的各個小店。然而,真正的規模來自於深度而非廣度——在同一塊「土地」上建造摩天大樓,向上無限擴展,而非平面擴張。

這種專注不僅適用於業務模式,也適用於創作主題。在一個主題上深耕細作,比淺嘗輒止地嘗試多個不同領域更有價值。Barry自己也放棄其他有利可圖的產品線,全力專注於ConvertKit,正是這種專注成就了他的成功。

二、銷售產品而非注意力

許多創作者習慣於銷售自己的注意力,如付費推廣、演講或顧問服務。然而,這種模式有著明顯的上限——你的時間有限,因此你的收入也有限。

億元創作者需要將注意力轉化為可擴展的產品,讓收入不再與時間直接掛鉤。透過建立一種機制,讓你的價值能夠在你不直接參與的情況下被傳遞和變現。

三、建立重複購買或訂閱式收入

這是最關鍵的一環。Barry強調,一次性銷售無法建立真正穩定的業務。無論是軟體訂閱(真正的重複收入)還是消費品(重複購買),成功的擴展都需要客戶不斷回來。

而重複收入的力量,其實在於累積效應。如果你的業務依賴一次性銷售,那麼每年元旦,你的收入基本上會重新歸零,然後在一年中逐漸累積。相比之下,如果你擁有訂閱式收入模式,新的一年開始時,你已經有了大量的基礎收入,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成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點子農場/人文紀實攝影永續平台
下一篇
點子農場/人文創新 CEO 學程 後 EMBA 起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