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職場教練課/換位思考 成就職場導師

本文共985字

經濟日報 楊田林(企業人文講師)

聰明人通常智商高、反應敏捷,做事效率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然而,正因為他們太聰明了,許多複雜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一學就會、一聽就懂。久而久之,他們容易將這些事情「視為當然」,忽略了其中的困難。

這種情況導致聰明人在教學時容易陷入「熟極而流,忘記細節」的盲點。他們可能會說:「這很簡單啊,就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然而,教完了,並不等於教會了。

關鍵在於,聰明人在學習過程中很少遇到困難,因此他們難以理解一般人在學習時遇到的障礙,容易忽略那些對初學者至關重要的細節。

特別是理工科領域,一個環節卡住,後續的內容就更難理解,學習者可能會因此落後,甚至放棄學習。我們回想自己的求學時代,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時,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這種現象被稱為「知識的詛咒」,聰明人因為過於熟悉某個領域,反而難以從初學者的角度去教導新人。

《隱性潛能》一書也指出,專家雖然精通某個領域,但往往不擅長教學,因為他們已經進入「自動駕駛」階段,忽略了初學者的需求。研究顯示,專家尤其不擅長教導基礎知識不足的學生,因為他們已經遠離了初學者的經驗。

因此,聰明人教聰明人相對容易,但教一般人則未必順手。

那麼,聰明人該如何教導一般人呢?關鍵在於「換位思考」。

聰明人需要站在不聰明的人(或外行人)的立場,設計適合他們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破除「知識的詛咒」,成為稱職的好老師。

如何換位思考?

一、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

在設計教材時,可以請教新人或模擬初學者的思維,預測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並將這些困惑融入教學中,由簡入繁,由少而多。

二、分解複雜的步驟

聰明人習慣跳過細節,但初學者需要一步一步的指導。例如,在教導新人操作複雜操作系統時,可以將每個步驟分解,並提供詳細的操作說明,或錄製教學影片,幫助新人逐步上手。

三、多舉實際例子

理論往往抽象,初學者難以理解。通過實際例子,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或是盡可能讓新人動手操作,並解釋每個步驟的意義。

四、鼓勵提問與反饋

聰明人應鼓勵新人提出問題,並耐心解答。例如,在培訓新人使用新設備時,可以設置一個「問題牆」,讓新人隨時寫下疑問,並在培訓結束後逐一解答。

總之,聰明人雖然在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方面表現出色,但教學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換位思考。聰明人要站在初學者的立場,分解複雜的步驟,提供實際案例來說明解釋,並鼓勵提問,若能如此,聰明人也很快就成為優秀的老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商業興觀點/老品牌新風貌 引領機場餐飲
下一篇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IFRS S1、S2四面向聚焦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