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42字
在一片欣喜迎接金蛇年的氣氛中,民間市場消費情境已明顯改變,在台灣,東方線上發布的2025消費者型態市場趨勢報告指出,「消費降級、守緊荷包賺錢第一」,另外中國大陸餐飲業也在消費降級趨勢下,許多高級餐廳倒閉,就連米其林三星餐廳,也開始賣起低價套餐求生存。
消費降級並不代表消費者不願花錢,而是更理性消費,消費價值回歸實用、精緻,就如同筆者過往提出的「簡約奢華概念」,即「追求高性價比、好品質」的消費行為,2020年3月曾在經濟日報上以「不得不正視的簡約奢華」一文,闡述了三低(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及三高(高競爭、高風險、高失業)情境下,企業的生存之道。
反觀今日情境,三低三高情境似乎也沒改變太多,更糟的是,三低中的低通膨,變成了高通膨,使得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更加低下,根據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調查,今年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72.54點,創下近八個月新低。在這樣的情境下,只有好品質、能創造優質體驗且平價的產品與服務才能因應市場需求。
2025年的外在環境對企業來說並不友善,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充斥。過去經濟狀況好的時候,企業會積極創新,透過新產品或服務來創造顧客價值;而現今消費者的消費風險承受度變低,對於創新產品的接納未如景氣好時積極,透過信用卡、借貸透支未來嘗鮮等消費行為也減少了。在這樣的市場態樣下,企業「創新財」獲取似乎會更加困難。
再從產業結構面來看,M型化不只出現在消費市場,從2025上市櫃公司財報中可以發現,成績亮眼者大多是科技大廠,傳統產業則較為艱困,更遑論諸多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面對未來的風險承受力更低,且無力投入過多創新資源。而當外在環境愈不可控,企業就更應對內部積極落實管理,尤要專注於「管理財」積累。
積累管理財有兩個面向,一者來自於精密控管組織營運流程,杜絕浪費。企業每合理降低一分營運成本,就多出一分競爭力。建議經營者洞悉LEAN精實管理精神,依據「消除生產七大浪費」原則,檢討生產流程中不必要的浪費,並將之擴大到整體組織運作。
二者來自於對企業資源最適化應用,使其發揮最大邊際效益。在趨同化競爭市場中,產品或服務的邊際價值會下降很快,企業要避免過量供給,同時找到差異化價值來進行產品與服務優化。
要做到這一點,須精準掌握市場趨勢,同時可應用藍海理論,找出消費者重視且能與競爭者製造差異的切入點,配合快速的差異化產品生產能力,取得競爭優勢。
此外,也可思考經營過程中所累積的「智慧資本」,是否可以與外部單位,例如法人或學研機構進行合作,透過不同領域的應用,發展新的創價機會。
上述這兩個面向,其底層運作都離不開數據與資訊,要精準掌控生產流程,就需要透過IOT技術來取得各種生產數據;要即時掌握市場動向,大數據之輿情觀察就不可或缺;要面對龐雜資訊做決策,BI系統是最好的幫手,而AI技術應用,更可廣泛在各個流程協助管理者彙整資訊與提供預測,故未來的管理財積累,離不開智慧工具與系統,企業應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落實智慧管理,在「速度」上取得競爭優勢。
簡約奢華消費趨勢並非排斥創新,而是不將創新過度聚焦於新功能創造,試著「以創新驅動,追求價值與效能之提升」,思維創新是改變起點,建議企業將創新回歸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流程,運用新思維、新工具落實管理創價,以贏取未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