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連鎖效應/看準加盟時機 人財兩得

本文共1035字

經濟日報 李培芬(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

商業發展策略中,可迅速開展規模、拓展通路就屬「連鎖雙模式」,即直營和加盟,都可以創造經濟規模。

但兩者間存在本質的差異,直營的資源基礎為資本,加盟則為知識產權。創業三座大山分別為:人才、通路和資本,運用加盟發展,一次收穫人才、通路與資本,因此加盟也被稱為人財兩得策略,所以先讓加盟者好,總部會更好。

之前提到友人開店開放加盟的案例,有讀者提問:何時才是開放加盟的最佳時機呢?

其實店多店少,並非判斷加盟時機重點,真正決策點有三個必須:

一、必須要有一家賺錢的店:其商業模式必須達到三模合一,即商業模式、營運模式、獲利模式三位一體。

二、必須俱足單店獲利的能力:數字是最佳佐證,單店盈利模式的建立,從累月損益中一覽無遺。

三、必須具備高度可複製性:總部已經投入「去技術化」的整建或投資,如零售業的物流中心或餐飲業的中央廚房。

連鎖必先複製,本就是一道重要的門檻,加盟展即將開展,許多加盟總部都是教練或開店型總部,「造店」容易,本錢花下去即成,但難的是「造人」,就算通過了總部的培訓考核,也未必是一位適格的創業者。

選擇加盟者和選擇加盟總部,這是一道雙向選擇題。選擇加盟創業最大的關卡,並非在後續的培訓和經營,而是在一開始的「選擇」。

對於加盟創業者最大的不理解,是有些加盟者會為了一些優惠或者虛無縹緲的名氣,而選擇首度開放加盟的品牌,尤其是一些網紅名店,而這正是加盟最大的曝險行為。

舉例來說,台灣7-11以去年7月底數據門市達7,023店,開店成功率有多少?答案是97.2%,也就是說選擇決定結果,若你選擇加盟7-11,且被總部所選擇,那你創業的失敗率將低於3%。

但在實務上,許多加盟者一面挑選加盟總部,一面又想著自行創業,如此腳踏兩條船的結果,當然會翻船。

直白地說,選擇教練型或開店型總部的失敗率,跟自行創業相差無幾。若要大幅提升創業成功率,選擇供貨型或管理型總部,才是明智的抉擇。主要的原因是前兩型總部和加盟者的關係放在開店期,而後兩型則是放在經營期。

開店創業,重點在於經營。若總部一開始就沒有陪伴長久經營的能力,那麼根本不應該選擇。

創業的風險在於選擇,選業、選時、選人…都是選擇,面對選擇別只聽說法,數字比較真實,三個數字必須掌握:首先是加盟店數,避免做白老鼠;其次是開店成功率,實地造訪最真實;最後是連續三年的淨展店率,每年開店減閉店為正數,且連續三年。若總部還能提供營業店群前中後段的三張盈利模式表則更佳。

創業是理性的行動,新的一年開展,創業的感性須調和理性,為成功做更好的準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智慧經營/信義房屋不動產株式會社社長王茂桑耕耘日本 三目標進擊
下一篇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企業接軌 IFRS 留意三大挑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