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創新平台/善用科技 找到低碳配方

本文共810字

經濟日報 李珣瑛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在大樓、橋梁、隧道等建築中,全都少不了水泥的身影,但水泥在生產過程中,卻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根據McKinsey數據顯示,全球約有7%碳排來自水泥業。

低碳風潮下,工研院研發「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以全循環材料製成「低碳水泥」。團隊以常溫的無機聚合反應技術,取代高溫鍛燒製程,並以AI動態智慧配方技術,精準控制水泥品質,相比傳統水泥,可大幅減少90%碳排。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組長邱國創指出,過去團隊投入無機聚合技術已久,但應用在循環材料上卻有全新挑戰,「最大關卡就是料源變異度極大。」

傳統的水泥製程配方固定,但循環材的原料複雜,每批的元素組成也大不相同,大幅提高配方排列組合的複雜度,因而影響產出水泥的特性和強度,若光靠人工實驗找出最佳配方解,十分曠日廢時。

不僅原料組成複雜,還要兼顧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及反應速度,不是一次把原料全都倒入攪拌,就能夠完工。邱國創笑說,以前研發工業產品,都希望無機聚合反應愈快愈好,馬上就能變成產品銷售,但水泥不是,從原來的循環材原料開始,到預拌成半成品、半成品輸送,再到現場施工硬化,而最後水泥強度的成果,是要等水泥乾掉20天後才能顯現。

面對複雜的配方計算和化合反應,團隊導入AI智慧平台,只要輸入每批循環材的元素組成資訊,AI便會動態一鍵生成最佳化配方。

若光靠人工計算和實驗,可能三年都做不完;但導入AI以後,團隊大概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進行實驗驗證,就找到最佳化配方,大幅縮短研發時間。

回首研發歷程,邱國創有感而發地說,每當在實驗室小量驗證可行後,就要放大到實場驗證階段,團隊用貨車把料源一噸一噸載到現場預拌,親自體會現場操作的問題,「你如果沒有到大太陽下去曬一下,了解工人的辛苦,你不會知道配方應該怎麼改,才能被使用者接受。」

當第一塊水泥產品真正試驗成功,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未來在低碳與碳稅議題的雙重壓力下,加上水泥料源愈來愈稀缺,相信低碳水泥的應用空間也會更加寬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ESG 最前線/落實合規要求 打國際盃入場券
下一篇
ESG最前線/製造業 ESG 報告書 聚焦五亮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