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87字
在保健與美妝產業中,「免費試用」往往成為品牌吸引潛在用戶的首選策略,有些品牌甚至加碼提供免運服務,企圖消除消費者的使用門檻。然而,這些免費贈品經常面臨尷尬的局面:消費者在獲取後,要不封鎖品牌LINE,要不直接失聯。問題出在哪?答案是,單純的「免費」並不足以讓消費者真正「想要」。
不妨思考一下,在百貨公司手扶梯口派發的免費試用品,你會毫不猶豫地接過嗎?多數人其實不會,因為「免費」並不等於「想要」。要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品牌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從根本上創造需求。
首先,要把握順序的重要性。研究指出,消費者不結帳的最大原因之一是運費,然而,只有當購物車已加入產品時,「免運」才會有激勵效果。這說明「讓消費者想要」的步驟,必須優先於「免費」的誘因。
再者,廣告的本質是擴大,而非創造需求。廣告的本質是擴大品牌曝光,而非讓人「想要」。關鍵在於廣告傳遞什麼訊息,能否勾起消費者的渴望?僅僅依賴廣告去傳達「免運」和「免費」,最終的效果不一定如預期,應該思考的是,除了廣告與免費贈品外,品牌是否提供了真正讓市場「想要」的價值?
以下六個方法,可幫助品牌讓消費者真正產生需求,而非僅僅依賴「免費」的吸引力。
一、不要免費:沒錯,不要免費。當商品唾手可得時,消費者往往不會珍惜。讓消費者願意付費,反而能創造更強的價值感。適當的收費往往反映出消費者的決心,就像課程訂價一樣,少量支付可以創造互惠效果,甚至建議用戶簽約,確保投入的誠意。
二、提供具吸引力的內容:內容是關鍵。美食應該讓人覺得美味可口,服飾要具備實穿與美感,保健品和美妝產品則需在介紹中注重合規。電器產品要向消費者清晰展示正確的操作方式。吸引人的內容往往比免費更有說服力。
三、借力口碑,讓他人推薦:不只是自說自話,消費者更信賴他人的口碑推薦。實際體驗與口碑營造,往往比廣告更具說服力。利用消費者的真實回饋來建立信任,比起廣告詞更能讓人感到真實。
四、把握時機,選擇合適的曝光時間:好時機才能產生好效果。消費需求具有時效性,在適當的時間點進行推廣能事半功倍。例如,雙十一的促銷檔期比淡季更能吸引消費者。錯過黃金時機,只能徒留遺憾。
五、超越免費的價值誘因:當產品本身並非必需品,單純提供免費使用無法刺激使用需求時,我們可以嘗試提供 其他消費者感興趣的獎勵。誘因愈大,消費者的參與意願就愈高。在博弈業的經驗中,以抽獎提供高級酒店住房作為激勵,成功吸引具消費意願的潛在客戶。
六、持續測試,找到最佳策略:市場行銷需要不斷測試與調整。當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因此,不妨針對試用轉購的客戶進行多方測試,包括說帖、誘因、溝通對象等,找出最有效的轉換方法。成功往往在不斷的測試中浮現。
不要僅依賴廣告或免費贈品來吸引用戶,只有真正在意用戶需求,才能讓潛在消費者真正想要並願意持續購買產品。這些方法將幫助品牌吸引真正有需求的消費者,讓行銷策略更具實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