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1字
近年夏天愈來愈熱,是一般人的普遍感受。然而,天氣熱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個人身體感到不舒適而已。台灣有許多長期間暴露於戶外工作場所的行業,例如:農業、營建、礦業等,或者是在密閉工作空間如:交通運輸、大型廠房等,都可能因為「熱危害」對勞工產生潛在的威脅及傷害。
「熱危害」包括中暑、脫水、熱衰竭、熱暈厥、熱痙攣、皮膚問題、心血管疾病加劇等。
「勞動部」除了在《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明定雇主應對熱危害應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也建置「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警行動資訊網」,提供熱危害風險等級計算、熱危害分級預警通知、高氣溫戶外作業檢核表、常見熱疾病處置原則等資訊,供雇主及工作者查詢。此外,「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亦出版《勞工熱危害預防手冊》,供一般人參閱使用。
企業在應對熱危害的作為上,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
一、工作場所改善
首先雇主必須檢視可能產生熱危害的區域有哪些,像是生產線、倉庫、密閉空間、屋頂、戶外工作場所等,再評估適當的預防作為,像是:遮陽設備、水霧設備、空調設備等,確實降低整體工作空間的溫度。
二、作業模式調整
高溫集中在特定時段的季節或地區,工作時段可以適當調節、或是增加休息的頻率,以避免連續工作曝曬在高溫之下。
三、應變處理機制
當熱危害發生時,工作現場除了要能快速取得急救包、降溫灑水等裝置外,雇主平日就要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以便在緊急狀況發生最短時間內,採取最正確的救助行動。
四、宣導與教育
平日針對勞工的熱疾病預防教育宣導、健康管理計畫,以及工作前的熱適應措施,都是在危害發生之前可以先行一步預防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減碳、對抗地球暖化的大趨勢下,隨時可能發生在工作周遭的「熱危害」風險,是雇主必須嚴加防範、謹慎應對的ESG課題。(作者是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