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商業興觀點/永續消費與生產 五大驅動力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意謂著未來永續消費與生產(SCP)將成為一門顯學。(路透)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意謂著未來永續消費與生產(SCP)將成為一門顯學。(路透)

本文共1011字

經濟日報 劉育呈(商業發展研究院中部辦公室研究員)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意謂著未來永續消費與生產(SCP)將成為一門顯學,企業必須將排放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轉嫁後消費者也必須為自己的碳消費買單,聯合國環境署為達成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的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要求執行十年計畫框架,本文將依此分析永續消費與生產之驅動力量,讓永續消費與生產有正向的循環。

一、政策:政策的工具相當的多元,包括立法、獎勵、教育、公部門採購或道德勸說等,如環保標章制、電動機車的補助獎勵、回收獎勵等。政策和市場驅動通常都是相輔相成,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將是一個成功的關鍵因素。

二、技術:技術因子直觀而言,從碳排、再生能源著手,如負碳排、捕捉二氧化碳、資源再利用、再生能源開發、智慧電網及能源儲存等技術,若有重大的突破,實現淨零碳排的生產供應鏈將指日可待。更廣義的包括各行各業的原材料、運輸/物流、住房/建築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及產品、服務及商業模式的綠色設計等。亦應透過數位化,監測生產流程資源使用情形;透過智慧化,促使資源運用達到最佳化,減少浪費,皆是支持循環經濟的驅動力。

三、綠色生活型態:許多研究發現永續意識與永續消費行為存在著差距,一個具有永續意識的人未必是一個綠色消費者,綠色商品或許在價格上、便利性、選擇性不及一般的消費品,但未來日益增長的購買力是市場的強大推動力,商品和服務供應商切勿忽略將綠色概念融入企業願景中。

四、供應鏈力量:產品或服務從品牌商設計、到生產段生產,再到通路商做銷售,反應企業的績效,將不再只是利潤的多寡而已,企業必須履行三重底線——即財務/經濟面、環境面和社會面,注重每項產品的價值創造、找出該項產品價值鏈、追求精實效益,讓顧客從整個系統中獲取價值。

五、綠色創新或永續商業模式:雖然有前述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力量推動永續商品和服務,但許多研究發現各種價值、創新或支持對永續發展至關重要,綠色創新或永續商業模式可以是一個連結,或是一個觸發(trigger),從永續生產連結到永續的消費行為,帶給消費者願意選擇永續商品和服務。

聯合國環境署所提出的永續消費與生產工作架構,雖然可歸納為五個驅動力量,但僅憑單一力量其實難以成事,彼此需相輔相成、彼此合作,無論是政府、企業、消費者都有各自重要的角色,承擔這個世代責任。

在淨零生活的型態下,自我力量雖然有限,但無人可以缺席,應該以一種「愛」的包容面對當前氣候變遷,讓下一代生命所需能夠永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銷策略/開啟複利思維 打造經理人團隊
下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