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憲生說法/道歉的哲學

本文共1141字

經濟日報 邢憲生(資深企管顧問)

「我覺得不承認自己有過失的結果,有時比認錯還要好!」閒聊時,一位國中同學表示。「喔~不能認錯?這怎麼可以呢!」大家有些好奇。

「像之前我是絕不會向太太承認這些年自己不但投資失利,而且也常對家人亂發脾氣。雖然太太平日有些怨言,我一律當成耳邊風,她也沒轍。」同學嘆了口氣,「唉~只不過因為朋友的啟發,我決定要勇於面對之前的過錯,不過,情況竟然失控了。」「喔~~」

原來同學太太自此之後,叨嘮就有了著力點,時不時拿同學的過往錯事來炒剩飯、算舊帳,而且一些和同學不太相干的事也一律算在他頭上,讓同學百口莫辯,氣憤之餘也後悔不已。

雖然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間的恩怨也不是外人所能了解,但炒剩飯這個行為,除了發生在配偶間,日常生活也常會看到。像家人或親戚互動時,倘若彼此意見因某些原因而不合,那些自己曾受對方欺侮的委屈往事就會被提起,讓整個對話失焦。

對於這種只要有任何的過錯,當事人就再也無法擺脫被炒剩飯的現象,除了代表我們人生不能像玩遊戲般,可以透過重新來過以抹殺過往歷史的無奈外,也顯示出:除非我們擁有過人的勇氣,敢去承擔自己過往造成的傷痕,否則,隱瞞個人以往的黑歷史,絕不承認自己有任何的過失,以免留下任何可被說嘴的把柄,會是趨吉避凶的不錯選擇。

其實,這也說明了人們有時會刻意地遠離自己原本熟悉的環境及人物(如工作上的跳槽,搬至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或和熟悉自己的人不再往來,斷絕以前的關係…),以便擺脫個人的舊包袱,拋開已走味的舊身分,期待能再開始一個嶄新的人生。

而當人們在網路世界沉迷於分享美好的事物,或用虛擬身分做匿名批評時,也許也只是不想留下任何之後可能被他人嘲笑或究責的汙點。

事實上,即使我們無法靠改變客觀的環境來逃避個人過往,仍可以透過個人意識的引導,刻意修改自己對過去發生的記憶,同時也能說服自己從未曾做出外界所指控的一切。這種建立於個人意識決定客觀存在的量子力學概念作法,不但能讓位高權重的知名人士,得以心安理得用各種藉口及甩鍋,逃避自己可能的過失以及責難,也讓一般人擁有了可以保護自己免於被人炒剩飯的防護罩。

至於那些當事人已承認且表達過歉意的過往.我們卻依然耿耿於懷、無法放下,甚至冒著被反擊的風險,不停在各種場合舊事重提,創造尷尬的氛圍,顯然,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利不利己的議題。像有過失的當事人在承認過失時態度不佳、缺乏誠意,曾經創造的傷害無法在短期內被輕易地彌補或癒合,甚至我們想將對方的過往當作當下可被操控的勒索工具…,都可能是持續炒剩飯的原因。

由於人生無法重來,別人的言行我們又無法預知,因此,在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下,如何能在事後透過洞察及反思,將原本造成的傷害降低,讓當事人雙方都有療傷止痛的機會與空間,並化解被炒剩飯時的可能衝擊,是一個提升自己生活層次的重要課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銷策略/開啟複利思維 打造經理人團隊
下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