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點子農場/日本企業的三意創新基因

本文共1188字

經濟日報 吳仁麟(點子農場創新顧問公司執行長)

有位老朋友到日本多年,除了語言打下了基礎,還考到了房地產仲介經理人的執照,也在一家30多年歷史的仲介公司找到工作。

他回台北度假的時候,我們約了喝咖啡聊聊。一見面他就問我,在日本該如何創新突破讓工作更進步?

我沒在日本工作過更不懂房地產,但是相信不管在任何時空,創新這件事有它的基本邏輯。就是先掌握痛點,明白問題到底是什麼!

他說,日本主管有些要求,他不是很認同,比如明明知道到街頭發傳單沒什麼效果,還是會要求他去發;找案源的時候,明明用網路可以又快又大量掌握資訊,主管卻要求他去掃街,他一個外國人在街頭走了半天也找不到什麼案子。

「這是因為東方世界傳遞知識的方式和西方社會完全不同。」我說,西方人的知識管理偏重「外顯知識」,東方人重視「內隱知識」。外顯知識靠文字圖像傳達,內隱知識往往「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東方的知識大都是內隱知識,西方的知識大都是外顯知識。

今天全球化時代,東西方文化不斷融合,所以這兩種知識又可以構出四種組合(內到內、內到外、外到外、外到內),也就是「內隱」和「外顯」兩種語境系統的溝通,把人類的知識和文明不斷提升。

日本長期倡議和實現這樣的創新論述,過去50年來,在理論和實務都有相當的積累,如果有興趣了解,可以看看以下這幾本書:

《創新求勝》

野中裕次郎是探索內隱和外顯兩種不同知識形態的日本學者,這本書的論述點醒了全球的知識管理研究,被尊為「知識管理之父」。他認為,吸收知識和創新工作最重要的是「三現思維」——到「現場」看「現物」了解「現實」,光躲在辦公室裡看報表分析資料是無法了解真象找到創新能量。

《你想到,我做到》

本書談的是日本知名企業小林製藥的創新旅程,剛創業的時候,公司就展現了追求創新的強烈意志。從思考自己資源的限制到尋找利基市場,不斷用「小池大魚」的思維建構自己的護城河,在充滿機會的大市場裡以差異化的思考與行動。不需要頭破血流的搶著當第一,而是在自己開發出的市場裡成為唯一,獨享小池裡的所有大魚。小林製藥的創新強調三位一體的連貫性,以連年持續獲利成長為目標,所以要持續創造出受到市場長年喜愛的熱銷商品,再以吸睛的商品名稱和文案來行銷。也就是把創新的基因,深植在公司的每一個部門和工作環節裡。

《我的思考,我的光》

作者中村修二,1993年成功研發出高亮度藍光發光二極體(LED),且於1995年開發出綠光LED及白光LED。LED是劃時代的極為環保節能的光源,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在各項電子產品。他在2014年得到諾貝爾,被尊為「藍光之父」,本書是他的創新筆記,仔細記錄了他的研究歷程,也可以明白日本創新者是如何在最黑暗時刻仍堅持初衷,成功創新的關鍵並不在於智力而是毅力。

讀完這幾本書後不難發現,日本的創新文化有一套自己的堅持和論述,簡單的說,就是每天不斷的執行「三現工作」——走進現場,看到現物,發現現實,讓創新這件事成為一種生活,甚至像呼吸一樣的自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銷策略/開啟複利思維 打造經理人團隊
下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