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18字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正掌握資通訊、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發展趨勢,以「Trans-SMART2.0+升級計畫」勾勒智慧港口2030年發展願景,同時著重數位人才DNA培育機制,期許「數位轉型」成為該公司品牌永續經營的最佳推手。
提供嶄新服務體驗
近年國際海運市場受到經濟、科技、環保、能源轉型等多元面向影響,以及COVID-19疫情帶來全球供應鏈變化,衍生碼頭作業缺工、港口壅塞、船員及旅客防疫規定等課題。
李賢義說,面對快速變化的環境與挑戰,港務公司以導入創新科技、加速數位轉型的發展策略,為港口傳統作業模式打造嶄新服務體驗。
經研析我國港口作業現況與經營課題後,該公司自2018年提出第一階段數位轉型計畫,接續在2021年推出「Trans-SMART 2.0+升級計畫」,以「作業安全」、「營運效率」、「服務品質」、「永續發展」為四大核心,勾勒智慧港口2030年發展願景。
同時,每年檢視業務實際需求,靈活調整所規畫推動的方案,透過蒐集到的巨量資料轉化為有價值的資訊,讓數據分析成為驅動台灣港口智慧轉型的利基。
他說,像作業安全方面,船舶進出港口除了引水人導引外,2019年率先於高雄港推動船舶操航智慧警示輔助系統,預計2023年台灣港群各港口完成建置,提供船舶超速、偏航、走錨、碰撞及進入危險區域等智慧化示警功能,提升船舶航行安全。
其次,為監控港口營運動態,2019年同步開始推動台灣港群智慧監控管理系統建置,整合超過2,500支CCTV影像,預計2024年完成CCTV結合AI影像辨識功能導入,提供管制區入侵、人車落海、人流偵測等監控告警服務。
營運效率方面,已完成港口3D智慧營運管理圖台建置,納入港區公共管線3D圖資、水深資料、港區地面設備及建物模型圖資、風波潮流等海氣象資訊整合管理,強化營運管理效率。
服務品質方面,為輔助改善港區交通排隊等候車流壅塞問題,也剛完成「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資訊網」建置,供港口作業人員即時查看港區路況及CCTV影像,並導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便於查詢進出貨櫃中心時間、櫃場外停等車輛數以及往返貨櫃中心等時間預測資訊。
建創新產業生態圈
永續發展方面,則開放港口創新科技試驗場域,以及推動數位轉型獎勵方案,以創造互惠共贏的智慧港口創新產業生態圈。他認為,航港產業數位化發展的關鍵,不單單僅是港務公司獨善其身就得以推展,更是需要所有港口產業生態圈的關聯業者共同投入。
因此,為加速帶動港區業者共同邁向數位轉型,自2021年起推出「港口智慧創新應用及數位轉型獎勵方案」,每年編列4,000萬元獎勵金,歡迎航港產業業者提出智慧化創新應用提案,協助新創對接航港傳統產業,促進異業結盟。
他強調,數位發展是港務公司的現在式,也是未來式,透過科技應用結合業務發展,將以「建構數位思維」與「創造數位價值」兩大驅動力來打造企業數位發展的關鍵DNA。
值得一提的,鑒於人才培育是企業升級與數位轉型的決勝關鍵,該公司規劃啟動「數位人才培育計畫」,主要著重在全員數位素養培育、數位發展目標凝聚、大數據商情分析、AI資料建模分析等,透過紮實的數位化基礎訓練及跨領域的涉略,將數位DNA導入到工作中,強化企業數位發展的基石。
李賢義說,隨著時代的前進,台灣港群沉澱出不同風貌的文化。未來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唯有與時俱進、跳脫傳統思維框架,才能在快速變化的競爭環境中突破重圍,加速推動數位轉型發展,方可為為我國港口綻放精彩未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