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82字
數位發展部自8月底掛牌上路後,外界也都相當期待數位部會有怎樣的表現,其中數位產業署肩負各行各業轉型重任,首任署長由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轉任。呂正華說,數位產業署的最大任務包括:培養數位人才與積極推動各行各業數位轉型。
協助與公部門溝通
呂正華說,自己身上仍存在工業局的DNA,以前在工業局有很多計畫,會以朗朗上口縮寫來執行,因此,產業署的中心政策也利用了這樣的模式來進行——「R、I、S、E」有著發展或上升的意思。
呂正華解釋,Resilience指韌性、Integration是整合、Security是安全、Empowerment是賦權,整個合起來是RISE,取名為旭日東昇,這也是旭昇計畫的源起。數位產業署將透過提升產業供應鏈韌性(R)、整合及協調各部會資源(I)、推動資安產業發展及人才的培育(S),以及讓各部會願意擴大創新應用(E)來提升整體的產業發展。
面對數位轉型,呂正華說,政府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社會也高度期待應用在各行各業。譬如說紡織、食品、扣件、工具機等,都希望能夠導入更多的數位化,往智慧製造的方向去移動,像護國神山台積電,就是一個高度數位化的公司,透過數據的分析,讓良率能夠有效的提升,同時也可以把過去的經驗累積下來,這樣的模式,目前也積極運用在紡織業、醫療業等領域,都有實際節省人力物力成本的作用。
呂正華說,先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曾提過,期許數位產業署扮演推動數位產業「踩油門」的角色,以開放、共創、共融的精神引導數位產業發展,並協助推動各行各業數位升級,實現智慧國家的願景。因此,數位產業署就是會把原本分散在各部會的業務,集中到產業署來幫忙協助,但由於數位部並沒有監管的業務,因此監理的部分還是會回到原本的部會。
把生態系養得更好
舉例來說,先前Uber剛進來台灣的時候,會影響到原本的計程車生態,「當時我的作法是,帶著公協會的意見去跟主管部會去做轉譯的的說明。」因此,不會是單一部會處理,而是多個相關部會一起處理,數位產業署在其中的角色,就是協助產業與公部門溝通。
在數位人才部分,「企業的企止於人,把人拿掉對企業影響很大。」呂正華提到,數位產業署希望讓數位投資增加,讓人才培育給企業所用,希望能把數位產業生態系養得更好。不過,數位人才不容易訓練,數位產業署會透過找企業出題、人才解題,以戰代訓模式,使人才更務實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對於數位產業署的未來遠景,呂正華說,自己是宜蘭人,宜蘭過年時春聯有獨特的「平安順興」用法,數位產業署的願景也希望「資安可以保平安,讓產業更順更興旺」,最後他強調,數位強,台灣產業才能夠更強;資安好,台灣產業才能更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