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06字
改善營運 讓製造變聰明
Jeff Steinheider表示,應該要推動智慧自動化,首要原因是現今的基礎架構效率不彰且非常脆弱,放眼全球,近半的全球廢棄物都是因為製造效率低下而造成,例如產品組合錯誤,太早製造產品,導致產品過期,或供應鏈、製造與訂單系統間缺乏連結,導致製造端錯誤。
同時,Jeff Steinheider也說,從製造鏈再看到運輸,高達30%的卡車是空車,浪費燃料、設備與人力。讓邊緣更智慧,並為自動化添加智慧,有助改善營運。利用預測式維修可在問題發生前就找到問題,每年可節省大量停機成本。
Jeff Steinheider指出,當把更多的智慧加入系統,系統的連結度更高,系統必須互相連結才能分享資訊以推動營運。去年最常遭受攻擊的產業是製造業,攻擊者常使用細緻的手法,攻擊高價值系統,例如攻擊生產能源或生產我們每日仰賴商品的工廠與製程節點。
在生產力方面,Jeff Steinheider強調,透過AI可以提升自動化任務,例如掃描與產品識別,讓機器與產線以更快的速度來移動產品,或讓機器更可靠。
同時,AI也可提高工廠的安全性,在危險環境中減少人力,以機器人取代之,或在重複性的工作裡去除人力。
最後,也可以利用AI來預防某些網路攻擊。
Jeff Steinheider並提到,NX有些案例就是運用AI在攻擊發生時就識別攻擊,儘早識別可以在問題蔓延前採取矯正措施,例如關閉受感染系統,或將系統還原成安全狀態。
另外,把所有的數據送上雲端,會有延遲與成本問題,而賦予系統更多智慧有助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在收集資料的邊緣進行決策。
邊緣運算 提升行動決策
整體而言,Jeff Steinheider表示,恩智浦希望打造具有復原力與高效率的基礎架構,這當中有四個建構智慧自動化的主要領域,首先是邊緣運算,這是將運算移至收集資料的邊緣裝置,可以為這些邊緣裝置賦予智慧,根據所收集的資料來行動或決策。再來是機器學習,這會嵌入邊緣運算系統,讓使用者做出更細緻的決策。
除了可根據已知資料來做「是、否」的決策,甚至可訓練機器來考量多個因子,邊做邊學,或在資料改變中學習。將機器學習嵌入邊緣運算系統,系統會變得更有效率,並提供更低延遲的決策。
第三是端到端安全。每個被賦予智慧的工業自動化系統都須連結,成為整體網路的一部分,而這會增加攻擊面。因此,在每套個別系統嵌入安全至關重要,藉此才能增加自動化系統的智慧。
第四是通訊,這可透過軟體更新,來更新機器學習演算法,為邊緣運算系統添加新軟體。這樣一來,不同系統間可互相分享資料,用以最佳化操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