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56字
近年來,AI、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科技應用愈來愈多,也因為如此,即便一家企業有心踏上數位轉型之路,應用程式開發需求變大,企業本身未必有相稱的IT能量,或無法及時養成足夠的IT人才,於是造就了「資訊服務外包」的機會。
國外研究機構IMARC集團的報告預估,2027年全球IT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6,892億美元,2022至2027年期間的年複合年增長率為4.6%,其規模之大、成長之快,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資訊服務外包的模式並沒有很標準化。以撰寫程式為例,客戶可能要求外包業者直接代寫,或客戶自行寫好,由後者擔任第三方測試者的角色。
此外,工作地點也會因為客戶而異,將整個IT團隊委外由外包公司來管理、維護(可稱之為「整體委外」,Total Outsourcing),也可能是包下外包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暫時加入企業運作。
若客戶在海外,也會直接將IT相關工作外包給在地廠商,或雙方共同成立開發中心。
正因為資訊服務外包的服務項目型態極多樣化,整體產業成長潛能大,仍屬於朝陽產業,整個產業展現了百花齊放、眾家爭鳴的活力,沒有一家獨大或特定幾家業者寡占的情況。可預見的是,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整個資訊外包產業的成長動能都值得樂觀以待。
該產業之所以如此值得期待,不僅因為業界對資訊服務需求若渴,在全球長期受疫情所衝擊下,企業主紛紛意識到「與新冠共存」將成為新常態,為了讓疫情的干擾降至最低,勢必要擴大企業對軟體、雲端服務的投資。
再者,在地球村的時代,「業務國際化」早就是銳不可擋之勢,軟體的開發與服務必須達到「一地接單,全球交付」的境地,所以業者務必要做到兩點,一是有效分工管理,善用不同區域的人力資源,提高研發軟體的效益;二是開發、培育專業的技術人員,強化技術團隊的深度與厚度。
此外,隨著資訊服務外包,「資訊安全」議題勢必更受重視,承包的公司必須設計出確保資料正確、安全的比對機制,也是大勢所趨。
攤開國際舞台上具代表性的資訊服務委外業者名單中,赫見國內電子代工五哥之一緯創旗下的緯創軟體(以下簡稱緯軟)在列。
原來2004年緯軟董事長蕭清志就嗅到資訊委外服務的趨勢,確定以這一塊做為緯軟營運主軸,如今緯軟的布局橫跨台灣、中國、日本、美國四大市場,公司營收已連續15年成長,獲利也迭創新高。
很難想像的是,像緯軟這樣一位成績單亮眼的模範生,卻沒有生產任何產品。
大半輩子都在全球軟體界打滾,也曾在台灣創立軟體公司有成的蕭清志,自一開始便將緯軟定位為搶攻國際市場的角色,具體落實「在地化、國際化兼具」的人力資源策略。
緯軟深知資訊委外服務最重要的是「交付」(delivery),不能只靠台幹,而要與在地團隊合作,方能將業務「交付」當地客戶。
初期是跟著國際客戶切進中國,當一家位居世界五百強的金融業者找緯軟開發一套行動終端應用系統,緯軟爭取到案子後,立刻組成當地的專案團隊,三個月內完成,順利打入供應商名單。
接著在日本的拓展,緯軟則直接併購在地的資訊外包公司。
從緯軟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資通信產業的「優質DNA」,包括多樣化、及時而彈性、強大供應鏈的國際管理能力等,惟過去國內資通信產業以硬體為主,緯軟則更上一層樓,將其延伸發展到軟體業。
國內軟體產業對人才懷有周公吐哺之心,卻時常感嘆人才短缺,不妨向緯軟借鏡,以台灣為中心,向國際區域在地借力,並發揮台灣擅長的國際供應鏈管理思維,或許有機會跳脫過往國內探討軟體業發展的方向時,多半聚焦於軟體產品的銷售、如何標下系統專案的合約,或如何提供搭配硬體的軟體等範疇,締造出另一片新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