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點子農場/安寧元宇宙 陪伴最後一哩路

元宇宙示意圖。(美聯社)
元宇宙示意圖。(美聯社)

本文共1277字

經濟日報 吳仁麟(點子農場創新顧問公司執行長)

我問賴允亮,他認為死亡是什麼?

他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厚得像磚頭的筆記本,裡面記錄了上千個已經過世的病人。他說,是這些朋友教育了他,讓他不斷思考死亡的本質,30多年來,他對死亡有過許多探索。

1990年,被譽為「台灣安寧緩和醫療之父」的賴允亮,在馬偕醫院創辦了全台灣第一間安寧病房。32年後,全台灣安寧病房已經超過800床,賴允亮對於死亡的解讀也完全不同。過去他認為死亡是讓人學會面對和感恩的過程,現在他認為死亡有更積極的意義,是生命的再出發,也像是移民到另一個世界的過程。

推薦

在淡水馬偕醫院的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裡,有一個簡單乾淨的房間,這個房間叫「Viewing Room」(告別室),讓過世的病人和親友在這裡道別,如同每個機場都會有一個送行的地方,讓旅人和送行者說再見。

賴允亮說,死亡是屬於病患、親友和醫生的共同功課,人走了之後,甚至會對在世的人帶來難以療癒的心靈創傷。所以,如果能把死亡理解成一場旅行或是移民,對醫生和親友的心理衝擊都會比較輕一些。

2021年,由美國杜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的杜克新加坡大學聯合醫學院(Duke NUS Medical School)發表一份報告,研究調查2021年全球81個國家及地區的安寧醫療品質(Quality of Death and Dying)。以13個指標來評量,其中只有六個國家登上最高的A級別,當中包括了台灣。

30多年來,有許多國家的醫護人員來台灣學習安寧醫療,中、韓、日和東南亞等國都以台灣為師。台灣發展安寧醫療30多年,如同一棵大樹,已經在全世界開枝散葉。

賴允亮說,安寧醫療是意義非凡的社會工程,除了能進化人文,創新社會觀念與價值,也能省思醫療資源該如何運用,更能積極的給生命光和熱,讓生命的最後旅程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台灣的安寧醫療從1980年代走到今天,走過三波的進化過程;從最早以治療癌症病人為主的居家和住院安寧照護,走到對非癌症病患與急診室與加護病房提供協力,今天已經擴大到對高齡者和建構安寧友善社區與城市。全球的安寧醫療其實像一條河流,一路隨著醫療體系的科技與人文發展流淌向未來。

目前,安寧醫療已有構思結合元宇宙科技進入全新的領域,比如以VR(虛擬實境科技)來改善臨終生命品質。

許多國家的醫療服務體系正處於相當緊張的情況,愈來愈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力來支持安寧醫療,所以有些國家開始有安寧照護機構使用VR提供服務,為數千名名絕症患者提供臨終關懷和家庭護理;也讓行動不便的人能體驗治療之外的生活,有機會回到過去擁有美好回憶的地方,甚至造訪那些過去人生中一直想去而沒能去的景點。

這樣的服務推出之後大受歡迎,讓VR公司得到更多的專案委託,而透過和病人的合作,也更了解安寧醫療病人的需要和提供更好的產品。

此外,有醫院和科技公司合作,以VR和AR(擴增實境)的治療方式改善臨終者的心理健康。透過和心理學家合作,在了解病患的需要之後,發展出各種具有心理治療效果的服務。像是和家人與親友在虛擬世界中回顧過去的人生,以及讓患者回到人生記憶中具有特別意義的場景。這些產品都能為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走得更平順而心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市場失靈 碳排放超標未妥善解決
下一篇
商業興觀點/永續消費與生產 五大驅動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