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32字
為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歐盟已拍板2023年將開徵碳關稅,部分產業要求繳交碳排放量費用,進口企業也需申報碳排量,預行實施三年,於2026年正式啟動,宣告淨零碳排競賽開始。
開徵碳關稅將不只影響歐盟成員,更牽動外貿為主的台灣,企業勢必要加快減碳的腳步,跟上這波減碳政策,從自身碳盤查健檢做起,以提升出口競爭力。
為加速台灣企業達成減碳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策略,其中將協助建構企業碳盤查能力、提升企業減碳能力,實現產業淨零轉型。
金管會也於2022年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自2023年起,118家資本額百億以上上市櫃及45家鋼鐵、水泥業,必須在年報揭露個體公司溫室氣體盤查結果,2025年完成資本額50至100億元上市櫃公司盤查個體公司溫室氣體盤查,2027年完成資本額50億元以下上市櫃公司盤查個體公司,2029年前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含子公司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
面臨國內外減碳的政策,並不只有上市櫃公司會受到影響。根據經濟部統計,全台登記的中小企業有154萬家,其中可能受供應鏈要求或需外銷歐盟而做碳盤查估約19萬家,涵蓋電子、紡織、運輸、食品、鋼鐵、金屬製品業等行業,更需要密切掌握碳盤查、碳足跡、減碳等相關執行做法,碳盤查體檢實在刻不容緩,需把握全球供應鏈的合作機會。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於2022年5月11日審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減碳施行將從大企業延伸到小企業,盤查跟查驗方式也可以建立分級管理制度,透過「以大帶小」的企業擴散方式,由大企業擔任領頭羊角色,帶領供應鏈及產業鏈廠商一起減碳,推動企業減碳轉型。
一、企業減碳前健檢:碳盤查
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企業必須先了解自身排碳量,進行減碳前的健康檢查,也就是所謂的「碳盤查」。碳盤查即溫室氣體盤查,是針對溫室氣體(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三氟化氮)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所進行的完整調查,藉以分析企業在生產環節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
二、中小企業碳盤查指引
有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受到國際供應鏈的減碳壓力,因而想要加入減碳與碳盤查行列,但苦無指引方針,行政院環保署為解決中小企業困境,於5月19日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其內容包括:認識溫室氣體盤查、盤查有哪些規範、盤查作業基本程序、盤查結果的查證、登陸或揭露、盤查範圍邊界設定及如何使用環保署或經濟部網站建置的排放量計算工具等。
以提供不同需求者了解碳盤查及執行方法,並提供試算工具,做為中小企業進行自主減碳的依循,讓中小企業可以自己動起來,擬定企業自身減碳策略並加速邁向淨零碳排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