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72字
「解決問題」是經理人的重要職責,方法雖然很多,每一種方法各有特色,各有適用的場合。KJ法是符合科學精神的一種簡易而實用的方法,可以幫助經理人從雜亂無章的眾多意見中,快速整理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日本人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先生,提出一種符合科學精神與邏輯的資料整理方法,利用科學的分類、歸納、彙總原理,從中理出頭緒,掌握重點,進而解決問題。人們為感念他的貢獻,用他的英文名字的縮寫,將這種方法稱為KJ法。
KJ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非量化個人意見等文字資料,主張「以事實為根據」的觀點切入,將腦力激盪法所蒐集到大量資料(意見),由下而上,化繁為簡,逐層應用分類、歸納、彙總技巧,縮小問題的範圍,整理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
KJ法沒有高深的學理,只要頭腦清晰,思緒靈活,掌握要領,按部就班,可以有效幫助經理人,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KJ法實務作業上普遍被各行各業採用,尤其是在品質管理日常作業上使用得最廣泛,被視為品質管理實用工具,並列入新QC七大手法之一。
管理工作所遇到的問題,可大略區分為兩種類型:量化與非量化。量化資料是指可以用具體數據呈現,例如調查人們的身高、體重、血壓、心跳等資料,可以用數學模式加總或演算,根據「以數字為中心」原理,應用統計方法解決之。
非量化資料或稱質化資料,是指無法用具體數據呈現個人意見的文字描述,例如調查顧客對公司產品的意見或滿意度,所蒐集到的都是文字描述的意見,整理這些資料的困難度比較高。KJ法主張採用「以事實為根據」的方式,將大量毫無頭緒的複雜資料,由下而上,簡而化之,逐一理出各意見描述之間的相互關係,應用分類、歸納、整理技術,縮小問題的範圍,理出合乎邏輯的意見,然後掌握事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進行腦力激盪會議時,通常都會發給每一位參與者一疊發言紙條,要求參與者針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寫出個人認為可行的許多種方法,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接著按照主持人的提示,出示個人所寫的意見。然後利用分類技術,加以分門別類,把相類似意見歸在同一類別,縮小問題範圍,整理成初步分類,重新命名。
繼續再進行第二層次分類,歸納出第二層次分類結果,再次命名。依此類推,逐層向上分類、歸納、整理、彙總,問題解方範圍愈縮愈小。可行方案經過分類、歸納、彙總、整理後,會發現愈來愈精簡,愈來愈成熟,解決問題的頭緒逐漸浮現,而且愈來愈接近現實,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管理工作經常遇到大量非量化資料,整理這類資料需要有一套不一樣的方法。應用KJ法的分類、歸納、整理方法與要領,可以迎刃而解棘手的問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