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ESG最前線/數位工具 提升資管效率

本文共799字

經濟日報 吳育宏(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

大家都知道要「守法」,沒有人會輕忽它的重要性。然而,在法令規範日益複雜的經營環境下,企業要做到「守法」有多少挑戰,恐怕比多數人想像來得艱鉅。

以台灣一般製造業的廠區來說,要遵循的法規類別包括:「公司治理」(公司法、證券交易法)、「財稅法務」(商業會計法、所得稅法)、「智慧財產」(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勞動關係」(勞動基準法、性別平等法)、「工廠運作」(建築法、消防法、職業安全衛生法)等。

根據威煦軟體的統計,上述企業必須管理的法規約有400~500部左右,進一步展開細項統計至「法條」的數量,則是超過一萬條以上。

即使是再高明、再有經驗的管理者,也難用傳統人工作業的方式做到有效率的管理。

如果把要遵循的法規、法條當作「考試題目」,每年這些題目的更動百分比(法條異動率)約在3.5%~5%之間。

也就是說,一家公司每年可能要掌握將近400個法條異動,包括瞭解法規異動內容、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以及應該採取什麼行動等,否則這家企業便經常暴露在「違規」的風險之下。

企業未能做好法遵工作,輕者產生罰鍰費用,重則造成工安事件甚至重大意外,有形與無形的損失驚人。

「法遵」(compliance)同時也是ESG的重要基礎,不管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或者公司治理,在現行法令規範的框架下做好管理工作,就像職業球員練好扎實的基本動作一樣重要。

正因為法遵的複雜度、困難度愈來愈高,數位工具能夠創造的價值也愈來愈顯著。

首先是橫向的廣度。當管理範圍(要掌握的法規)擴大,數位工具一致化、標準化的特性,有助於大量蒐集、整合訊息。

特別是當企業營運範圍分散在不同廠區、不同國家時,SaaS(軟體即服務)能發揮最大的綜效。

其次是縱向的深度。數位工具在資訊的比對與分析上,能夠發揮人工作業無法取代的功能。

例如重要法規變更前後的差異,以及該項差異衍生的改善措施是否被落實執行,都可以透過系統進行長時間的追蹤,降低人為作業的執行力落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政治理/李懷仁 第一線防駭 24小時警戒
下一篇
數位行銷/說品牌故事 與顧客搏感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