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61字
即使在疫情當中,材料-KY董事長王克璋,依然勤當空中飛人拚事業。材料-KY是醋酸纖維素供應商,王克璋剛從新加坡回來,他說:「去跟一家大客戶談訂單,他們希望能夠簽訂五年長約。」此行不是去「簽約」,而是去談「減單」。
打拚事業 當空中飛人
他透露,他的飛行管理法、訂單減量法,是為了讓公司在變動的大環境中,經營更穩健,這也是公司長期經營穩健的關鍵。
別人恨不得訂單時間拉長,但王克璋為了「減單」,親自飛一趟新加坡,是為了讓大客戶把訂單從五年縮短成三年。關鍵在於,地緣政治、經濟環境、供應鏈變數太大了。
據了解,王克璋此次「減單」的主要產品是,全球大客戶非要不可的「絲束」,即使面對大客戶,王克璋依然不卑不亢,因為他對材料-KY的產品相當有自信。五年變成三年訂單,價格也站穩公司要的毛利率。
當今只有歐、美、日的四家企業有「絲束」製造能力,材料-KY急起直追成為第五,公司團隊用了700多天設計出適合的絲束成品,經過四年多調校製程,王克璋也跑遍非洲、中東、中亞找原料,現在打進英美、日本、美國與德國大客戶的供應鏈,擬進一步擴充四成產能。這也是王克璋敢於向客戶喊減單的原因。
材料-KY擁有一舉拿下全球四大客戶訂單的實力絕非偶然,王克璋是一個技術控,他畢業於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台灣科技大學)化纖系,曾在紡織機台代理商台灣瑞毓公司擔任銷售工程師,協助台化、新纖等建廠,與現在各大紡織巨頭公司高層擁有好交情,也與一群好友共同創辦台灣紡織公司聚隆纖維、赴陸投資聚大纖維,後來發現尼龍纖維的產品潛力,他再一次創業、後來認為醋酸纖素維應用廣,便把經營轉向,甚至因此材料-KY回台掛牌上市。
從打工仔變身創業家、大老闆,詢問王克璋的經營管理之道,他不忘初心地說:「我不是企業家,我只是工人、業務。」
除了自己有實力,外界的幫襯也是必要的,他的人生哲學是「口說好話」,也因此他都看別人的優點、體諒他人的難處。
口說好話 人脈超豐厚
因為這樣的處事風格,王克璋在業內外培養豐厚人脈,他並是大陸台企聯副監事長、濟南台協創會會長,兩年前材料-KY投資的上游原料廠「中峰化學」在山東棗莊舉行竣工儀式時,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上副董事長高孔廉、大陸國台辦前主任陳雲林都到場祝賀。
今年材料-KY舉行股東會當天,台北正下著大雨,王克璋仔仔細細準備了數十頁簡報,說明從過去業績表現到現今公司動態、產業未來最新發展,要讓好不容易到場的小股東了解公司情況。
王克璋指出,醋酸纖維素先前因為塑膠產品出現,喪失成本優勢,但在國際碳中和、碳達峰意識下,成為取代現有石化原料的新寵,因醋酸纖維原料是木漿,屬於永續環保材料,目前應用逐步擴大,醋片也可連用在鏡架、LCD面板偏光膜材,絲束用在織成女裝、3D列印、食品包材等,目前材料-KY產能滿載,未來要進一步擴產,並規劃要回台建立研發中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