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星巴克、Subway都是客戶,它從獨門的「智慧印章」看到品牌哪些痛點?

提要

星巴克、Subway都是客戶,12cm Taiwan從獨門的「智慧印章」看到品牌哪些痛點?

本文共2132字

數位時代 作者:陳君毅

12cm Taiwan總經理陳衍彰從2003年開始投入創業,從電信加值服務到智慧印章、會員經營平台。許多轉型也許看似合理,卻是血淚摸索出來的道路。

炎炎夏日一直都是星巴克行銷活動的重頭戲,不管是買一送一、外帶第2杯6折、全品項好友分享禮券,都讓消費者緊盯著星巴克LINE官方帳號,深怕錯過任何一次優惠活動。

而在兌換商品時,你可曾注意過星巴克的店員從櫃檯掏出一個「印章」,在消費者的手機上「蓋章」作為兌換方式?

這是12cm Taiwan(睿鼎數位)的智慧印章產品,僅成立1年時,就獲取了星巴克這個大客戶,至今旗下產品已導入超過500個品牌、1萬家門市,靠著20多名員工,2021年年營收接近新台幣2億元。回顧起創業的經歷,12cm Taiwan總經理陳衍彰笑著說:「結果看起來不錯,但創業很多時候都像是在組裝一台飛機,如果拼不起來,就要摔下去了。」

說服韓商合資公司,從智慧印章到會員經營

陳衍彰2003年就投入創業,早期做過來電答鈴、鈴聲下載,曾協助職棒推出可以下載球員鈴聲與桌布的服務,直到蘋果推出了iPhone,改變了整個電信加值服務產品。更精確的說,過去電信公司可以從消費者手中榨出營收的服務遭逢翻轉,「當時每個月營收都是對半砍啊,只能找各種可能性來轉型。」陳衍彰說。

所幸他從行動廣告、數據應用、App開發找到一些切入角度,在劇變中辛苦地存活下來。在2014年一次因緣際會的聚會中,陳衍彰首次看到韓商12cm「echoss智慧印章」的服務,不靠藍牙、不需要充電、靠著多點觸控的辨識就能與智慧型手機互動,「我看了影片真的覺得太神奇了,極力推薦他們一定要到台灣來。」

陳衍彰順利的在2015年與韓商12cm取得共識,共同在台灣合資成立公司12cm Taiwan。現在講起來順風順水,但其實公司成立後歷經了一段混亂期,「我們其實不確定要賣系統還是做服務,當初只是覺得很酷,但對公司的發展還沒有想得很請楚。」

韓商12cm在全球其他市場的做法,以販售系統為主,把系統賣給品牌或是授權其他系統整合商。如果依照原廠的玩法,陳衍彰認為可能流於「代理」,無法做出更大的價值,「所以我們決定,直接去找品牌合作,一個品牌、一個品牌的進攻,雖然這樣做很累,但可以讓品牌看到我們的價值。」

陳衍彰與團隊開始尋覓大型的品牌客戶,專門瞄準集點、線上線下整合服務的痛點,「我們梳理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線上線下行銷活動最痛苦的地方:難以核銷與追蹤,永遠不知道消費者來消費,到底是因為哪些行銷活動。」

智慧印章在這個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不需特別連上網路、不需要電池,只需靠著一顆印章就能與消費者的智慧型手機互動,完成集點、領券蓋章等手續。

而從智慧印章切入,讓12cm Taiwan發現品牌需要的不只是核銷,還有會員經營與行銷票券,拓展服務的產品線,現在客戶包含大型銀行、星巴克、Nesspresso、瓦城、健身工廠、Subway、金色三麥等知名品牌,協助品牌在Facebook粉絲團或是LINE上打造行銷活動。

從單純的智慧印章擴大到會員經營、票券系統,營運的路徑看似合理,陳衍彰笑著說:「不是我們有多厲害,一開始就想得清清楚楚,而是跟客戶一起摸索,邊看邊做、邊學邊做才發展出來。」

現階段12cm Taiwan的核心業務已是會員與票券系統,智慧印章反倒成為服務中的一環。客戶數已超過500個品牌、1萬家門市,年營收在2021年接近2億元,預計在2022年翻倍成長。

12cm Taiwan走向下一階段的2大挑戰

「我們已經準備走入下一個階段了,初期3~4年,我們服務了很多大型客戶,做了上千檔活動,一來可以養活自己、二來是從中找尋產品化的可能性。」陳衍彰說。

讓更多品牌自主採用會員平台的服務,收取穩定的訂閱費用,是12cm Taiwan現階段的第一個挑戰。

專案服務大品牌所需投入的人力較高,且品牌也有換服務商的可能性,12cm Taiwan在過程中將功能模組化,包含抽獎、發禮券、集點、數據後台推出「Echoss VIP會員平台」,讓客戶可以自由操作進行會員經營,進而降低專案的比重。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只有20幾個人,不太可能接太小的專案客戶。模組化平台的主力應該往中小型店家邁進,讓小型客戶自行用我們的系統。」陳衍彰說,近年專案在營收內的占比以壓低至10%,其他系統服務、票券銷售與LINE相關應用占比各約3成。

第二個挑戰,就是擴大市占率,「只要有門市,或多或少都有機會可以成為我們的客戶。」陳衍彰說,言下之意是還有太多等待開發的客戶。他也提到競爭對手包含漸強實驗室等其他LINE應用廠商,都存在既是競爭也是合作夥伴的關係,「市場還太大,還有太多機會。」

從電信加值服務到跟上行動時代,再從智慧印章跨入會員經營領域,陳衍彰一路走來經歷許多轉型,甚至還幫鹿港天后宮做過線上點光明燈的服務,在每一次轉型中倖存下來,但都是結果論了,「創業就是這樣,管控好風險,在墜落前把飛機拼起來。」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林之晨成功終結台灣大6年衰退!從電信到電商,3年來他做對了哪些事?

馬斯克再批氫能愚蠢!不看好燃料電池上路理由是什麼?

宏碁七大類新品齊發,遇筆電出貨低谷!陳俊聖:最擔心封城影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數位時代媒體群》跨越數位與傳統紙本媒體,串連線上與線下的資訊傳遞與實體活動,打造「大社群時代」的科技媒體。

上一篇
管理錦囊/人才養成 賦權+當責
下一篇
商業興觀點/導入生成式AI 解決企業痛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