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85字
全球通膨來勢洶洶,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連續五個月盤踞在5%以上,在萬物齊漲的情況下,美聯準會主席鮑爾不得不改口,承認物價上漲恐非短暫現象;其次,CPI年增率達5%以上,若廠商無法將成本即時反映到售價上,等同利潤被侵蝕5%,很快就會進入衰退期,帶來失業率提高,GDP也會受到嚴重的衝擊,這種現象稱為「停滯性通貨膨脹」。
2008年之後,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持續且大規模的寬鬆貨幣政策(印鈔票),導致嚴重通膨。查大規模流動性資金未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是流向了以房屋及金融商品為主的資產市場,到達極限之後,產生了泡沫現象。
另一方面,近來新冠變種病毒方興未艾,因疫情惡化各國重啟封鎖措施,或延後開放邊境,致生產鏈斷裂,再加上、塞港、缺櫃、缺晶片、缺工、缺電等不利因素接踵而至,突增企業營運成本的負擔,當然對物價膨脹有其推波助瀾的作用。
茲從2022經濟展望看股匯債走勢如下:
一、股市面
去年我國出口與投資大幅上升,經濟成長率拉高到6.09%,但今年受到疫情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通膨持續爬升、供應鏈受阻、原物料價格、航運與能源成本飆漲,企業營運成本普遍上漲,獲利勢必被迫下修,根據MSCI亞太指數成分企業今、明兩年的EPS成長率預測,各下修兩個百分點;主計總處預估我國明年經濟GDP略低於今年,約在4.15%。
由於近年政府撒幣帶來資金寬鬆,但企業借來的錢絕大多數並非用在實質投資,而改用於買股票,股票衝高並無實質經濟做支撐,目前台灣股市的股價淨值比(PBR)與股票本益比,雙雙創下近十年來新高,且股票指數成長率已超過GDP增加率,再向上漲可能就會形成泡沫,一旦熱錢退場,回到基本面,股市恐會受到重創。
二、債市面
近年來零利率及無限的量化寬鬆政策,造成資金成本走低,掀起政府、企業、民眾的舉債熱潮,各國政府財政普遍負擔沉重,企業負債比率不斷攀升,由於美國經濟復甦依然脆弱,Fed持續加強買債來刺激經濟。
但隨著停滯性通膨警鈴響起,全球通膨居高不下,各國政府運用調高利率來抑制通膨,公債殖利率未來預計走揚,拖累全球股市下跌,利率調升,債券殖利率自然上升,債券價格相對下跌、過去的債務陸續到期,還債壓力沈重,債務違約問題也會層出不窮。
三、匯市面
一國GDP愈高顯示經濟實力愈強,匯率幣值也愈強,國際貨幣基金預估美國今年GDP為3.7%較去年的負3.5%,大幅成長,美元指數DXY從去年初的90 ,一路爬升至96,漲幅高達6.7%。
其次,美元提高利率,抑制資產持續膨漲,因利率調漲,資金回流美國,投資人將會抽離資金,使得其他各國貨幣感受到貶值的痛楚。根據彭博資訊,去年日圓匯率貶9.3%,韓元匯價跌7%,新台幣匯價反而升值1.6%%,一進一出台灣出口失去報價競爭力。
台灣是個島國,國際貿易泰半都是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未來台幣過度升值的現象若持續發酵,業主為了求生存,可能被迫產業外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