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Z世代畢業生待業焦慮創六年新高 待業忍耐極限5.7個月

本文共777字

聯合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即時報導

今年大學畢業生踏出校園已超過一個月,不少人仍在苦尋自己滿意的工作!是否容易待業焦慮症?yes123求職網「Z世代待業焦慮與求職卡關調查」顯示,93.8%社會新鮮人罹患「待業焦慮症」,創六年新高,待業忍耐極限平均落在5.7個月。面對通膨時代,如果無他人援助,只靠求學時累積的存款,平均可支撐「1.1個月(33天)」的待業時間,更有四成五處於零存款窘境。

本次調查發現,合計有93.8%的新鮮人透露,在「待業期間」時,會有「焦慮感」,其中又分成:76.3%屬於「待業時,天天都會有焦慮感」;17.5%屬於「待業時,偶而會有焦慮感」。

因此社會新鮮人罹患「待業焦慮症」比率,不但高於去年的92.9%,以及前年的%91.2%,更創下六年新高。(2021年為89.8%;2020年的87.7%;2019年為85.6)

正處通膨時代,對於剛畢業或退伍出社會的年輕人,想要獨立生活,經濟壓力可不小巷,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畢業(退伍)後「若無他人援助」,只靠求學時累積的存款,平均可支撐「1.1個月(33天)」的待業時間,仍保持「生活無虞」。其中甚至有45%屬於「完全無法支撐(0個月)」,代表處於「零存款」窘境。

實際上社會新鮮人的「待業忍耐極限」,平均落在5.7個月,約為171天;這當中甚至有12.9%的人,自認忍受極限僅「1個月(含)以下」;不過也有8.5%的畢業生,預估對於無業生活,能夠忍耐「一年(含)以上」。

若超過「待業忍耐極限」,就有高達八成四(84.1)的人表示,願意「調降」期望待遇以求找到工作,多於去年的83.3%,以及前年的81.4%,創五年以來新高。

可惜對不少剛畢業的人來說,容易產生「先求有,再求好」的迷思,難怪即使可能「學非所用」,但是為了盡快找到第一份工作,依舊有高達八成五(85)的新鮮人透露,會投遞「與學校主修無關」的職缺。

今年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對於找工作超焦慮,待業焦慮度創六年新高。圖/聯合報系資料...
今年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對於找工作超焦慮,待業焦慮度創六年新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流行「十不青年」 台灣Z世代新鮮人最擔心這點
下一篇
AI 需求大人才荒怎解? 專家建議「這階段」開始培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