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87字
台灣人大概很難想像,18日開幕的首爾國際書展,賣書不打折、15萬張門票卻在網路預售時秒殺;開幕前便賣光所有門票,還得臨時加開櫃檯讓外國人與銀髮族現場購票。在首爾書展擺攤賣書的,有開了書店的前總統文在寅,以及開了出版社的明星朴正民。為什麼南韓可以把書展做到比演唱會熱門?總統和明星都想做出版?
台灣作家陳雨汝在南韓居住十年後返台定居,採訪多位南韓出版人出版「做書的人」。昨天她和台灣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聯手,為台灣數十位出版人導覽首爾書展。兩人認為,南韓把打造韓流的追星制度運用於書籍行銷,「粉絲經濟」不只為作家養粉,也為出版注入新的活力。
陳夏民六年前開始參訪首爾書展,他認為,南韓出版社把「追星制度」做到極致,認真經營社群幫作家「養粉」。台灣作家陳思宏出版韓文版「鬼地方」,走在首爾書展就被書迷認出。
文在寅卸任後在家鄉開設的「平山書店」,也在首爾書展設攤,銷售文在寅推薦的書,以及印有他金句和肖像的書袋、筆盒、杯子等。攤位排了長長人龍,光排隊結帳就要花半個小時。「到平山書店太遠了。」一位學生說她是前總統的粉絲,很開心能在市區買到偶像商品。透過「養粉力」超強的出版產業,文在寅維持他對年輕人的影響力。
1947年成立的首爾書展,是個近80年歷史的老牌書展,卻比許多年輕的書展更具活力。入口處的大海報如今是熱門的打卡點,許多年輕人拿著書本在此擺拍。韓國出版協會會長尹哲鎬表示,首爾書展十年前開始轉型,政府挹注資源、年輕出版人傾注熱情與創意,讓書展成為時尚象徵。當書本成為時尚,就能找到新時代的讀者。
在首爾書展中,你會看到出版社為讀者打造專屬書櫃、贈送讀者依據書本氛圍設計的香水、護手霜、把詩句做成貼紙書,還會看到各種異業結盟,如飲食書跟廚具出聯名商品、旅行書跟航空公司合作打造機場般的攤位。連作家的聲音都是「粉絲經濟」的一環。陳雨汝表示,出版社會邀請作家為經典錄製有聲版。某年的首爾書展有一座電話亭,讀者拿起電話筒,就可以聽到作家對你念情詩。
首爾書展也強調跟讀者的互動。出版吳明益「單車失竊記」的Gimmyoung出版社,讀者只要在攤位中找到五隻「書小偷貼紙」,就可以獲贈一顆扭蛋。台灣館也「入境隨俗」,逛完台灣館六個展區集六個章,就能拿到一個扭蛋,獲贈台味伴手禮。出版了陳思宏、張嘉祥、郭強生、劉芷妤作品的民音社,則讓讀者掃QRCode玩讀書團測驗,有機會獲得440本世界文學全集。
陳夏民指出,南韓出版社擅於操作「粉絲經濟」,從決定出版一本書開始,就很明確知道賣的不只是書,還有各種衍生商品。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郝明義認為,南韓實施「圖書定價制」規定新書不能打折後,出版社不能玩折扣戰,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行銷上,用贈品、周邊商品代替折扣吸引讀者,對出版業來說是良性發展。
但也別對南韓的出版界有太多美好的想像。演員朴正民開設獨立出版社「無題」後,便很驚訝「無題」擠進暢銷書榜單的書,一天也只不過賣了300本。陳夏民指出,南韓和台灣一樣面臨閱讀風氣衰微;陳雨汝也疑惑,這些擠爆首爾書展的粉絲,究竟是喜愛閱讀?還是認為書展很潮很好玩?然而至少,年輕人願意走進書展、打開閱讀這個大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