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不舒服再看醫師已經晚了! 30歲前就累積「癌症」隱患

本文共1005字

聯合報 記者廖靜清/台北即時報導

衛福部公布「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蟬聯43年榜首,年奪5萬4032條命,較前一年增加906人;癌症死亡率前3位為肺癌、肝癌、大腸癌。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很多癌症沒有症狀,讓人忽略了罹病的風險。或是看到健檢甚少紅字,自覺身體非常健康,忽略了進階篩檢的重要性。

「不少人習慣不舒服時再看醫生,恐已錯過早期發現病兆。」洪育忠說,癌症不是突然出現,而是慢慢醞釀的過程,疾病會用小毛病的症狀來提醒,只是多數人沒發覺。而癌細胞也是因長期抽菸、酒精、慢性發炎、累積毒素所致,癌症的形成往往歷時數年,等到發現時常已非早期。

洪育忠指出,過去常見的子宮頸癌、肝癌等病毒相關癌症,因疫苗接種與篩檢政策推廣,已有下降趨勢。不過,危險因子與飲食、環境、壓力、老化有關的乳癌、肺癌、大腸癌正逐年增加中。癌症惡性轉變時,往往是「無聲的」,唯有透過精準的健檢工具提早發現,就能在還沒轉移前切除腫瘤、阻斷病程。

洪育忠分享,曾有民眾進行多次勞工健檢,每一次的報告甚少紅字,覺得身體健康無恙,直到進行無痛腸胃鏡的進階健檢後,才發現腸道中潛伏神經內分泌腫瘤,所幸發現得早,評估治療方式早切除,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勞工健檢在於確認是否符合工作需求,檢查內容多為基本生理數據與工作適能,對於某些疾病或特定族群的健康需求可能不夠全面,也無法有效評估癌症風險或做到早期偵測。洪育忠以肺癌為例,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傳統胸部X光也難以發現細微變化,容易因此延誤診斷時機。

「有些癌症的發生率已經高到即使沒有家族史,也建議每個人在適當年齡時至少做一次篩檢。」他說,乳癌、大腸癌就是最明確的例子,這些癌症實在太常見了,應該主動安排一次完整健檢,包括糞便潛血、乳房攝影、子宮抹片、大腸鏡、影像學檢查等。

根據聯安健康管理中心的健檢數據,2023年至2024年間,健檢發現最多的癌症類型為乳癌、肺癌與攝護腺癌。進一步分析,若能及早安排合適的檢查,確實能在初期就發現異常。以2024年資料為例,乳癌0至2期比例達100%,肺癌0至1期為78%,攝護腺癌0至2期則為86%。

洪洪育忠表示,以前發現的癌症常是3、4期,但現在抓到的多是早期,代表透過健檢工具確實提升早期發現的比率。除了有效率的檢查項目,現代生活型態讓許多人在30歲前就累積健康隱患,建議有癌症家族史、長期抽菸喝酒、未接種HPV疫苗、B/C肝帶原、腸胃不適或糞便潛血反應陽性者,更應及早安排健檢。

很多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讓人忽略了罹病的風險,建議定期健康篩檢及早發現與治療。本報...
很多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讓人忽略了罹病的風險,建議定期健康篩檢及早發現與治療。本報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酬神戲將登大阪世博 廟埕文化讓世界看見台灣
下一篇
雙北宜蘭亮高溫燈號 北市社子飆38.3度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