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90字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與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合作,針對清法戰爭與在地文化深入研究,並於清法戰爭發生地淡水策展,研究資料包含來自的法國戰爭紀錄、廟宇文獻、在地耆老訪談等資料,希冀能讓更多人了解這塊土地所發生的故事,與反抗侵略者的英勇事蹟。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林振源表示,為深化研究成果並擴大社會推廣效益,本中心遂於今年3月18日與淡古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共同執行此一展覽與研究計畫,整合北台灣各地包括淡水、木柵、景美、北投、石碇等地的宗教空間與民間記憶,共同描繪清法戰爭在地文化脈絡與人民行動的全貌。
清法戰爭(1883–1885)是台灣近代史上少數獲勝的對外戰役,戰火波及基隆、淡水、澎湖等地,深刻影響臺灣的國際地位、宗教信仰與地方認同。在此次計畫中,木柵集應廟所保存的文史記憶扮演關鍵角色。
張李成是木柵張家人,清末史實與廟方資料均指出,張李成曾於清法戰爭期間組織義勇,號召庄民前往淡水助戰、護衛家園,堪稱臺灣民間抗戰史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該事件的發生地就是在淡水。
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表示,日前攜手木柵、景美、萬隆集應廟,針對大文山地區地方信仰、民俗、文化展開三年的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此中追溯木柵先賢的歷史事蹟,特別是清法戰爭時的英雄人物張李成的貢獻,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此一跨領域對話,激發更大學術廣度與可能,成為進一步推動「清法戰爭與在地文化研究」的起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